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注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20 13: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深入了解教育系统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成学校”)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相关人员,以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省(区)的职成学校为调研考察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成学校 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

[作者简介]孙诚(1961- ),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职成教育。(北京10008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08-03

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①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特别是针对每年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的600万初高中毕业生,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转移。② 这一规模空前的培训任务和巨大的社会需求,成为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充分认清和发挥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2004年2月,教育部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印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2005年8月,教育部在深圳召开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场会”,动员职成学校要高度重视、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2005年,教育系统的职成学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270万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1568.30万人次、技能性培训1085.72万人次、进城农民工转移后培训483.76万人次。2005年,全国7492所中职学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992.55万人,占总培训的30.35%,校均培训约1221人;全国12.49万所农村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2282.68万人,占总培训人数的69.65%,校均培训约158人。③

为深入了解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张昭文助理巡视员为课题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对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省(区)的职成学校进行了调研考察。本文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问题及建议进行阐述。

一、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

据统计,2005年,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省(区)的1138所中职学校和24122所成人学校共完成668.8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其中引导性培训370.33万、技能性培训220.28万、转移后培训78.2万。可以看出,引导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和转移后培训在四省(区)间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技能性培训和转移后培训任务比重较大,经济发展较缓慢地区引导性培训任务比重较大。这种转移培训的变化趋势将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的教学设施、学习内容、教师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成人学校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教育系统成人学校主要分布在我国乡镇农村。调研的四省(区)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5年培训人数达到491.48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73%。可以看出,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高质量地引导农民实现有序转移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帮助农民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念,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许多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开展转移培训的同时,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引导农民对文化追求的提升,对文明生活的向往;引导广大农民渴望通过学习各种技能能够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改善经济和生活条件。

二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乡镇成人文化学校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展示范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与培训;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不仅是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也是保证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能够成为未来城市文明建设者的需要。

三是快速地向农民发布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了让广大农民尽快了解培训优惠政策和开展转移培训的意义,许多乡镇成人学校派专门的信息员做宣传工作,一家一户发送培训和就业信息,动员和吸引广大农民到学校接受培训。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广大农民的各种转移培训需求。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能够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既可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也可组织到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活动。

由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最贴近农民,最直接了解农民需求,因此,广大农民通过参加举办的各种转移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目标,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状况。可以看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职业学校在提升农民转移培训质量上起到了龙头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仅仅掌握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文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无论是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都必须接受更高层次的技能培训。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面对这种形势,许多职业学校解放思想,端正服务方向,大力改革创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一是开设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许多职业学校能够紧密围绕市场,并结合当地实际,开设相关专业。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工种)比较齐全,已形成了一批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有特色的专业。广大农民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学习,增强了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转移的就业率和工资收入。

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许多职业学校为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如: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基地。这样让学员一边学理论知识,一边到基地实习操作,既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也为学员疏通了就业渠道。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为确保培训质量,职成学校联合起来,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首先,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如四川省建立72个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劳务培训基地的“龙头”,带动各地职业教育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发展。其次,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为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如四川省德阳市2000年正式启动了“2112”教育富民工程,即每个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农科项目,建立1处以上实验示范基地,平均每村扶持1个示范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20%以上。④ 最后,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为提高转移劳动力培训质量,江苏省以农村新增劳动力为重点,进行多种模式的培训,如就地转移培训、联合培训、创业培训、网络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为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很多职业学校通过公开招聘大专院校毕业生作为培训教师,从学校内部选拔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送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更新知识,同时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地培训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举办一些示范、公开、观摩课并与培训教师共同探讨好的教学经验,以此带动培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职成学校为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而创新了办学模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种或多种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实现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近年来,许多职成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职成学校本着以劳动力市场需求制订培训方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转移就业率。针对劳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许多职成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式。如:职成学校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采取“校企结合培训”“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确保他们培训后实现就业;为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创造了能够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的“学分制培训”模式,形成学分互认机制等,还采取“企业+培训机构+失地农民”联动型的产教结合培训模式,以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并举的方式,创建灵活高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二是发挥地方特色,提高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近年来,为了提高培训后转移就业的比例,许多职成学校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劳动品牌,并开展各种农民工技能大赛,不仅促使大批市场需求大的技术能手脱颖而出,而且调动了农民工学技能、钻技能的热情,同时又宣传了地方劳务特色,为转移培训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是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提升转移就业率。许多职成学校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对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状况、收入目标、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组织转移培训,实现他们的就业目的,促进转移就业率的提升。

四是加强新增劳动力培训,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针对农村新增劳动力,许多省(区)的职成学校要求他们进入职成学校进行技能培训,并按照市场用工需求,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转移劳动力,试行由用工单位垫付或代扣培训费的办法,保证每个农村转移劳动力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4.职成学校肩负着农民转移就业服务的重任。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广泛开展,广大农民越来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为他们的转移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此,许多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建立了培训就业的信息中心、务工人员联络中心、政策法规宣传中心、教育资源整合中心、企业培训服务中心,使农民能够利用现有场地、网络等,及时了解学校就业培训、企业招工的最新信息,方便了农村劳动力的择业。此外,许多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发挥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和录用单位之间架设桥梁的作用,成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不可缺少的维权服务中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职成学校先与各劳务输出组织或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作协议,再与农民工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并监督农民工到达用工单位后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明确双方责、权、利,并依法实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教育系统职成学校为农民工介绍由劳动、司法、公安、法院等为成员单位组建的司法援助中心,为他们提供政府维权救助情况,以及在外地设立务工人员维权联络处,及时解决农民工的各种问题。

二、职成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成学校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现,社会上认识不足,正面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参加培训意识不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来自外部力量推动,常以突击式出现,学习者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真正目的。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培训总量增长不快,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我国对已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进行培训的培训量很少,仅培训483.76万人次,占总培训量的14.79%,而相对1.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而言只占到4.03%。

二是培训质量有待提高。2005年,在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3270万人次中,15~30学时的引导性培训为1568万人次,占到了培训总数的47.96%。在技能性培训中,师资水平、实训条件都不高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占到60%多,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和他们的稳定转移。

三是还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开展了转移培训的中等职业学校只占参与培训学校总数的5.62%,占全国中职学校数约50%,大大低于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同类比例数据。

2.经费短缺制约了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经费短缺仍是制约职成学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原因。尽管当前国家各级财政拿出大量的资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标准: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00元/人、140元/人、170元/人,补助标准逐步增加,但教育系统只有28%的职成学校获得补助,而大部分学校还不能获得补助金,因此,导致许多职成学校对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本也在提高。有调查结果显示:建筑、保安、家政等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成本为300~400元;电子装配、电焊、厨师等较高层次技能培训成本为1000元;数控等高层次的技能培训成本为1500元。培训费用仍是妨碍大量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制约因素。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职成学校,因为农民无力付费或没有补助经费而难以持续开展培训。

3.职成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的扩大,对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亟需扩大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水平。但由于教育部门对职成学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对教育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也没有专项经费投入,职成学校没有固定经费来源渠道,因此,许多职成学校没有设置专职教师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特别是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更为薄弱,导致许多职成学校“双师型”师资缺乏。

在调研中发现,2005年4省(区)教育系统农村乡镇、村成人学校共有26534所,教职工共有37867人,平均一所学校只有1.4个教职工,不足两人,也就是说,37867位教职工平均每人要承担1298人的培训工作。从这样一组数字足以看出,我们需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否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难以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与技能。

此外,在四个省(区)的调研中,突出反映出职业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在短期内办学条件不可能迅速得到改善,许多学校容量达到饱和状态,师资及相关教学资源都在满负荷运转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特别是有些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的提高。

4.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育资源浪费。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新事物,涉及就业资金管理部门、培训部门,有的地方还涉及劳务输出部门,在落实组织实施的牵头部门上,存在一个机构之间协调的过程。由于部门、地区管理条块分割,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是从办学体制来看,学校、企业、社会力量从各自利益出发办学,造成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构门类繁多,浪费大量资源,办学效率和质量低下。

二是从管理体制来看,职业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隶属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由于各省在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补贴方面的政策不明确,尚未对培训补贴标准和补贴形式、管理核查等制定具体方法以及落实不够。因此,部分地方出现了相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责分工的不同认识,对所下达的目标任务不明确,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

三、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和发挥职成学校的地位与作用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职成学校要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担培训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确定培训项目,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教育部门要把培训任务落实到基层和职成学校,确定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将培训情况列入对地方和职成学校的评估内容。

其二,国家在落实经费政策的同时,也要在教育经费中划拨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使教育战线的培训与其他部门培训一样能得到政府补贴,同样享受政府阳光。另外,教育部也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并采取与地方共建、贴息加奖励等形式支持一批转移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安排相应投入。

其三,加强职成学校建设,得到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职业学校,都要率先开展转移培训,建立职成教育网络,并利用其设施带动成人学校开展培训。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要与职业学校和用人企业组建集团,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其他资源开展培训。

其四,加强制度建设,定期确定培训任务,加强过程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定期表彰奖励。教育部应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和表彰一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学校,形成支持、鼓励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良好环境。

[注释]

①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95.

②周济部长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R].教育部通报第16期,2004-06-15.

③教育部办公厅.2005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通报[Z].2006-05-22.

④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Z].2006-08-02.

推荐访问:劳动力转移 作用 关注 学校 培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