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石油地质学【五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石油地质动力学层次与方法成岩过程1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基本内涵及相关概念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沉积盆地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储层的演化等五大基本环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石油地质学【五篇】,供大家参考。

石油地质学【五篇】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石油地质动力学 层次与方法 成岩过程

1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基本内涵及相关概念

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沉积盆地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储层的演化等五大基本环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过程的动力学演化。从学科发展角度也可看出,石油地质学已经经历了早期宏观、粗略认识阶段和中期各分支学科深入研究的历程,并发展到今天再度综合研究的石油地质动力学时期.石油地质动力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在现代地质理论基础上,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模拟技术,定量地研究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运、储、聚和保的机制、速率和过程,而传统的石油地质学侧重独立地研究上述各环节的状态,并根据各种状态定性推断油气地质的机制和过程,速率参数研究尤为薄弱。

油气的状态空间是指油气赋存的时变系统,一般包含了空间3 维和时间1 维共4 维的描述方法,并强调了三维空间中赋存油气的时变性。按从小到大的尺度划分油气状态空间可表述为:
油气层~ 油气藏~ 油气田~ 油气区~ 油气省(或带)。

油气层是含油气的最小单元,它受到储层单元物性分布控制,描述的参数有油气层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性和非均质性、含水或含油(气)的饱和度等。

油气藏是具有统一流体压力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油气层构成的整体。人们往往用含油气层层数、有效厚度和面积、油气藏充满系数等来描述它。它可能受到沉积岩性和旋回性、构造和断层等因素的控制。

油气田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圈闭类型、在时空上具有成生联系的油气藏组成,多数情况下各油气藏具有各自独立的压力系统和油(气)/ 水的界面,受盆地次级构造控制明显。

油气区基本上与盆地属于同一个规模,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包括两个盆地 。它是盆地地质动力学及充填作用的结果,具有含油气面积或体积的地理标志、与盆地类型和沉积类型相关的地质标志以及根据油气藏类型、数目和已发现油气体积的成果标志。

油气省(或带)是受全球构造、气候甚至天文因素控制的具有多个特征性油气区的总称。例如,中国东部以张扭性背景下的含油气带和中国西部压扭性为主的含油气省。

2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手段来看,与其它动力学系统研究一样,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有动力学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三种方法。其中第一个层次由于涉及到地球范围的时空跨度以及初始和边界条件限制,一般难以建立复杂定量的动力学模型,即使根据假说和相关参数构筑的动力学模型也较简单,以定性分析为主。第二个层次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定理、定律应用到石油地质过程研究中来,建立较为细致的石油地质动力学模型,表现为一系列的微分方程或方程组,第三个层次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是运用当今科学的最新成果来了解石油地质各个过程演化时多种因素强烈藕合所表现出复杂非线性特征,是依据系统的复杂反馈行为,设计或构造出一个或一组制约系统演化的规则―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迭代求解获得系统演化规律性认识

3 成岩过程动力学研究概述

成岩过程动力学分析将成为沉积盆地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使得人们将从过去定性描述各种成岩标志研究转到从各种动力学机制、过程和速率等方面定量地研究成岩过程的本质特征,诸如无序干酩根~ 有序的油气藏、蒙皂石~ 无序I/ S 混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中的条带状和环状构造的形成以及砂岩储层中矿物的沉淀/ 溶解与孔隙介质的热质迁移等等。可以说,沉积盆地热流体的温、压条件、化学组成和相态,以及各种矿物物理化学特征是成岩过程动力学的基本要素,而构筑各种成岩反应路径模型是运用成岩过程动力学进行成岩一成矿定量预测的关键。因此,成岩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初步框架包括有机/ 无机成岩过程动力学和埋藏过程动力学两大部分,其中干酪根热解动力学和干酪根及烃类组分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属于有机成岩动力学研究范畴,而矿物组分,如粘土、长石、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等反应一迁移过程动力学,则是无机成岩过程动力学研究对象,温压条件、组分浓度和相态,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强烈藕合一反馈机制是埋藏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动力过程,成岩参量的局域性和非局域性的划分都是相对的,具体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尺度和研究目的。

总体来说,在本世纪未来的几年里,沉积盆地热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成岩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化学模拟与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结合,有可能使反应一迁移模型更普遍地趋向商业性应用,从而降低勘探风险和大大提高定量预测能力。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引出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譬如:
埋藏条件的热动力学数据库还很不完善,真实成岩系统多矿物体系和流动条件的复杂性都要求对现行地球化学模型作进一步改进,古流体场、古温度场的有效校准以及深盆成岩与低度变质作用等等,都将成为成岩过程动力学研究的主要热点。

4石油地质动力学展望

石油地质动力学作为一个名词术语提出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从有关《石油地质动力学》的专著来看,其内涵显得比较单调,还没有脱出动力学术语和盆地分析的“ 结合”框框,我国石油地质界对之也了解得不够,应用就更少。但从我国具有多旋回叠合性含油气盆地勘探与开发的研究和东方人强调整体性思维特征来看,石油地质动力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它将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和地质作用的动态过程(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成藏动力学过程,从而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和寻找隐蔽油气藏。

参考文献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综合专业素养;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91-02

一、前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湖南科技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高年级教学具有“找矿特色”的专业课程,同时是与非常规油气——页岩气勘探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新理论新技术较多[1-5]。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直接定位到油气勘探的工作岗位,其内在要求的知识体系更加专业化,实践技能和方法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我校自2011年以来,重点针对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的学生开设。作为本校地质系特色专业,如何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使该专业方向适应新能源勘探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当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采取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找矿”相关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为就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建设方案

1.设定建设目标:(1)建设“找矿特色”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掌握油气藏形成原理、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基础。(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本科教学体制改革要求。根据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地层、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以油气形成演化、油气藏勘探为目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特别关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完善授课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准备石油地质学相关的科研实例,精心设计多媒体教案,形成基于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衔接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其次,根据课程内容专门设计了讨论课、专题汇报课等。

3.突出实践教学作用,强化野外地质技能。石油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野外实习,除了掌握常规读图、识图、填图野外方法和技能以外,还需着重抓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按照行业标准,补充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复习和巩固课堂和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强化理论教学与考核,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是教师讲解与传授知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6]。鉴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在油气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油气勘探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要注重的是对石油与天然地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油气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储、盖、运、圈、保六大成藏要素。在完成理论教学后,为了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学期还安排了大量的课后石油地质学专业文献阅读训练、习题计算作业以及部分课时的课堂宣讲讨论和解题课,要求学生能将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编图、作图、阅读文献的实际能力。

在课程考核阶段,考核方式则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分为专业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与阅读讨论两大部分,两者分别占总成绩的70%、30%。对于未能通过考试的学生,按要求一律进行补考,补考未通过的则安排重修。

2.紧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思想充实或拓展现代石油地质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在油气勘探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肖兴安认为教师进行的研究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教師的科研工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学做准备。对于一些具有突破常规的油气专业理论,则要求学生能联系之前所学到的传统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对比与思考,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3.多学科结合,拓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在大量勘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地质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油气勘探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勘探指导理论,如石油渗流力学、成藏动力学、高分辨油藏4D勘探等,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在油气地质理论的基础上吸收最新勘探与科研成果,将其中关于多学科综合应用油气勘探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介绍相关内容外,笔者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多阅读有关刊物,关注油气地质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勘探行业的最新进展。

4.加强野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中美大学近年地学教材编著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实践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年都安排了为期近5周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等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野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结束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野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按照以上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改革思路开展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今后从事油气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华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石油教育,1999,86(7):45-46. 

[2]庞雄奇.新世纪油气工业的发展与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4-18. 

[3]王凤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09-111. 

[4]林小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4(2):318-320. 

[5]柳广第,高先志,李潍莲,陈冬霞.“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109-112. 

[6]龙雪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再辨析—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18):79-85.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3篇

作为大自然与时间结合的产物,石油的存在是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石油的开发必须充分的尊重自然,在不损坏自然的基础上开发,这也就要求了石油的开发需要对石油存储地的自然状况进行勘察,因此,石油地质被引入。一个有充足的石油存储的地区,其地质状况如何,是否适合开采,开采后会给自然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每个石油地质开发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底水、边水、油田水,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等,这些因素都是石油地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管是“陆相生油”,还是“复试油气聚集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都是地质特点。为研究石油地质,早期我国的学者曾提出“近海湖盆”理论、新构造运动与晚期成藏理论以及煤成油与煤成气理论等,王文彦教授,李应培教授等曾经为了论证某些理论亲自去石油存储地进行地质勘查,这都为后期的石油地质开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后,为了迅速发展国家经济,振兴国家工业,大力勘探、开采石油就成为了众多学术人员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广阔的面积为石油的存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给石油地质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石油地质开发不是盲目的,更不是无节制的,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我国石油地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存储量的降低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只有正视石油地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以后的石油地质开发也才能更顺利。具体来看,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石油地质开发缺乏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持,石油地质开发也不例外。在石油地质开发实践中,我国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为我国的石油开发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研究经费,但有益处也就有缺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国的石油地质开发就显得缺乏创新。我们不能否认,在石油地质开发中,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但是石油地质开发,自然环境的不同,其整个理论基础会有很大的差异。以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存储为例,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有相当的石油储备量,但是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特点是比较特别的,它是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这样的地质显然与世界上其它石油储备地区的地质是不同的,所以在此进行石油地质开发,简单的学习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很难应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如何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吸收,找出适合地质特征的开发方式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石油地质开发创新的缺乏是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石油地质开发设施不到位石油地质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有无数个环节,需要无数人员的配合,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可以说,我国对于石油地质开发的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目前的石油地质开发设施依然不是非常到位,这为石油地质开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石油地质开发是一项比较艰难的作业,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在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支持是必须的。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石油开发设施仍然存在不足,这也是当前石油地质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石油地质开发的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石油地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石油地质开发提出提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注重石油地质开发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理论上创新,才能保证实践的科学性;
其次,石油地质开发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石油地质开发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背离的,不仅不利于石油的长期开采,对人类的生存也有威胁;
再次,培养一支专业的石油地质开发人才,目前我国的石油地质开采工作相对艰难,在专业招生过程中就遇到招生难的尴尬,而经过了专业知识培训的毕业生也有很多因为怕苦而选择了放弃对口专业工作,所以,真正从事石油地质开发的人才是非常有限的,培养一支专业的石油地质开发人才迫在眉睫,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可以提出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性政策来吸引学生学习石油地质开发理论知识并从事相关工作。

四、结束语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而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也会减少,通过使用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来降低石油开采的浪费。本文重点介绍了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
前沿技术

1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许多国家性问题上升到了全球性的高度。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资源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我国的石油含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所以我国石油勘探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石油勘探技术的提升,进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与探索,使我国的石油资源开采率得以提升,同时通过石油勘探人员对勘探技术的不断研发,使石油勘探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以下是对石油勘探技术中进行介绍。

2.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

石油勘探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物探。最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运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形式来进行勘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反射、数字地震技术也已研发出来,但该技术的运用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石油勘探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同时研发出一些勘探应用中的前沿技术

2.1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是对石油存储进行探测的主要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物探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设备,模拟地震波,对地质进行勘探,从而探明石油的储量和位置。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物探技术也得以开发,但是在新的环境下,这些技术还是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发出了新的实用性更强的物探技术,较为先进的技术包括:三维地震技术、井眼技术等。

2.1.1 测井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和科技进行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有所成就。如今的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来促进石油勘探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还可以通过组合更多的井下测量仪器来扩大井下数据测量范围,提高采样的效率和勘探深度。有利于降低勘探的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并且还可以通过井中磁测的技术不断发现钻孔附近盲矿体。

2.1.2 钻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的勘探过程中,费用开销方面占据比例最大的则是钻井,所以,在钻井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的投入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重点研究的对象。因此,对钻井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满足钻井质量和速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是当前石油企业研究的关键。传统的钻井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欠平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钻井速度,减少对于地层结构的破坏,但是相对而言,其工艺较为复杂,在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防护方面难度较大;
其二,是大位移技术,该技术所需平台较少,因此施工相对简单,而且成本较低,但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多分支井钻井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成本,钻井领域中又研发出新的技术分别叫做深井钻井技术、特殊工艺钻井技术以及可视化钻井技术,其都能促进钻井效率的提升,为我国石油产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石油勘探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对石油行业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不断的出现新技术。比如:三维地震模拟方法技术在运用上不断成熟,使石油勘探的相关人员在进行盆地模拟和地下成像的工作时,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运用GPS以及3G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对数据组织、工程设计的研究都得到明显的进步。我国的复杂地形很多,给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所以,石油勘探人员不得不研发出一些新技术来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人员通过勘探过程中的新技术,从而研发出陆地、海洋两种途径的石油开采,充分的运用我国广阔的海洋资源;
通过对石油地震的勘探以及一维、二维、三维的描述来制定更全面的勘探方案;
在进行物探的过程中,通过勘探评价开发等三个阶段不断运用地震勘探技术,使我国的石油勘探水平得以提升,通过不断使用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来促进我国石油勘探效率以及我国采集石油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使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得到稳步的提升。

4.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取得的进步很大,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油气系统模拟技术的发展进行巩固。因为石油气系数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对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评价决策系统的发展。石油企业是否先进,主要取决于评价决策系统,所以必须及时实行对策、抓住商机,提高评价决策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保障。对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已带动石油资源的大量使用,需要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开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商业的运用,并使用科学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石油开发的经济效益。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在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效果很好,这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加上对野外数据的采集,使数据处理得到不断的完善,使石油地质勘探的领域不断扩大。虽说提高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经常进行自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总结中不断发现自身不够精湛的石油勘探技术,随后对勘探技术进行完善和调整,进一步促进石油勘探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与此同时,不断的积累石油勘探过程中优质的勘探方案,使我国今后的石油地质勘探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毕雯雯.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9):49.

[2]刘玉峰,刘振荣.新环境下的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7):157.

[3]马继强,王涛,杨昆,等.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9):238.

[4] 董晓燕.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3,(25):161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 石油 地质

一、中国石油生成的地质研究

20世纪20代时,由于国外专家认为贫油,从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国人探索中国土地上的石油的思想。但到了40年代末时,中国的地质学家以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和多年的勘探的经验指出当时美国的美孚公司的失败,并不一定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油可办”――李四光)。

从20~30年代,以谢家荣、潘钟祥、黄汲清、孙健初等为代表的地质学家先后到陕北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及天山南北进行油气地质调查,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在陆相盆地中找到了新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1936年,孙健初三出嘉峪关,对玉门老君庙和石油沟进行了地质和石油资源的详细勘察。1938年冬,他与严爽、靳锡庚等一行9人骑着骆驼,顶沙冒雪到达玉门老君庙,次年陆续钻浅井6口,发现了老君庙油田。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正是以坚持实践第一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大自然奥秘不断求索的精神,拉开了中国陆相生油理论诞生的序幕。

“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为在中国陆相盆地中找到大量石油提供了依据。40年代中期,中国地质工作者在玉门油田所开展的古生物研究工作,又为证实“陆相地层”生油提供了新的佐证。从1955年开始,人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找到了克拉玛依油田,并陆续在酒泉、柴达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找到了油气田,这一切充分展示了陆相地层的含油气远景。5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根据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找油重点战略东移。至50年代末,松辽盆地发现了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这庆油田的发现雄辩地证明了陆相油气藏的形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存在很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形成大中型乃至特大型油田。这不仅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而且表明了依靠对陆相地层的研究可以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从60年代以后,中国根据陆相生油理论找到了渤海、胜利、中原、 江汉、南襄、苏北、北部湾、二连等油气田。尽管中国的陆相生油理论取得了如此成就,但直到1966年仍有外国的著名地质学家发表文章说“陆相生油论”和渤海湾取得成就只是巧合,毫无依据证明。一重大突破不仅是勘探实践上的重大进展,更重要的是对石油地质学的极大丰富和完善。

油田原油中铼的存在由生物化学作用富集于有机质中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迄今无人在中国沉积层、上地壳与陆壳中检测出铼的存在,故原油中的铼来源于地球深部的可能性是较大的。由此是否可以推测,沉积岩中的原油也可能是来自地球深部。

近10 年来,专家学者发现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无机成因天然气。如彗星尾端存在固体甲烷;
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中多次发现了富含挥发成分的烃类物质,已经有许多刊物正式做过报道。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火山喷发,经测定,其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很重的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属甲烷分解而成。东非大裂谷基伍湖底层水中含大量的甲烷,其单位体积水中的甲烷含量比水体其他部位大1 000~10 000倍,而湖底几乎没有沉积物,整个湖区由新的火山岩组成,湖岸还有活火山存在。最不容置疑的实例是:位于斯德歌尔摩西北的斯里扬古陨石坑中,从波罗的海地盾深部的结晶基底岩石中首次获得了石油,基底之上并无沉积层。这些资料是深部无机生油无可辩驳的证据。显然石油和天然气均可以无机生成。

二、我国石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石油后备储量不足。石油生产量高于石油储量,石油储采比很低,石油资源接替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石油战略储备问题刚刚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目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商业储备能力十分有限。三是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低。相对于国际石油公司,我国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装置规模和生产规模偏小,资源利用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是中国石油企业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四是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和吸收,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营销能力较低。我国生产高标号清洁汽、柴油所需的技术、装备和资源仍显不足;
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下的油品销售在市场放开之后,营销理念、渠道建设以及销售队伍素质等均处于较低水平。六是生产成本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国内石油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工效率较低。虽然经过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国内石油企业的效率已经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外国石油公司相比,无论管理水平还是人工效率均有较大差距,桶油管理成本较高,而人均销售额和人均利润远低于国际水平。

三、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中国充满爆发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视为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预估10年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00万桶膨胀近一倍达到1150万桶。到2020年,预计对外需求量至少达到60%。如此巨大需求,必将导致油价的大幅上涨,而油价的大幅上涨,必将带动一系列的价格增长,以至于严重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

在这样复杂的情况面前,中国的石油工业究竟会面向怎样的发展呢?根据现在的状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中国的石油工业必将更加坚定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改革体质、提高技术的发展之路。最终,由传统的石油石化工业转到发展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上来。并不断的探索处各种各样的取代石油的新型燃料以及化工产品,逐渐抛掉人们对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直至最终彻底告别石化燃料。

推荐访问:地质学 石油 五篇 石油地质学【五篇】 石油地质学(精选5篇) 石油地质学的概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