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6-09 14:5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任职教育是指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军事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模式。任职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我院自200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五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人机;
任职教育;
案例教学;
装备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无人机任职教育教学现状

任职教育是指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军事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模式。任职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我院自2004年起开始增设生长干部任职教育,专业数量和培训员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培训模式越来越完善,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装备教学是任职教育的主体内容,占居培训全过程的主导地位。但较发展成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而言,装备教学仍然为较薄弱的环节,影响任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内容与实战化岗位能力需求联系不紧密

我院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课程标准,基本是沿用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脱离学历教育的内容框架,内容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实战化条件下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

(二) 教材建设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装备教学教材基本是厂家技术资料的扩充和升华,偏重技术和原理,对于无人机的保障、维修以及运用方面涉及的比较少,而且随着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装备教材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这些都导致所选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

(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目前,在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本还沿用学历教育的套路,尤其是在理论教授方面,主要还是以教员为中心,采用课堂教授的模式,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够,达不到预期学习的目的。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使得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部队岗位任职能力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学员认为学习没有用,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都导致毕业学员到部队后不能尽快胜任装备保障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远不能满足装备修理工作的需要,存在对于故障装备“不愿修、不敢修、不会修、不能修”等现象。因此,深入研究适应于提供实战化条件下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和军队院校都在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它对于培养、提升学员整合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弘扬学员学习的个性、增强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军队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二、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员用包含疑难问题的典型教学情境,引导学员学习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必要讲授评价来拓展学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主要把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员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员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法律、医学和管理学的教育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教师教育的领域,是当代最受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军事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其目的就是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素材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例

案例本身来源于某专业领域真实发生的事件,学员毕业后有可能将要面临类似的问题,可以调动任职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等综合目标,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融入案例,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介绍了案例以后,通常是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可以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热烈、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促成思维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这完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源于实践的案例引入课堂,可以给培训学员提供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背景,使学员产生共鸣,他们会自觉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并通过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以及应用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将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施案例式装备教学的步骤和原则

案例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通常按照案例教学理论的普遍性要求,结合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实践,应用案例教学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构建案例装备教学内容体系

开展案例式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丰富的案例,但是当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相关案例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针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因此,需要对无人机部队、试验训练基地和装备研制单位广泛调研,收集无人机装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故障维修案例,并结合无人机系统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案例,使其兼具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紧贴无人机装备的实际应用,并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水平,使得案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同时在制作案例的时候,要保证课堂时间安排得当,预设课堂讨论的方案,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预案。

(二)设计与案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设计强调以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引出相关知识点,逐渐归纳知识脉络并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员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这一部分涉及的工作比较多,包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课前预留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互动的效果。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员的认知水平;
二是教员的素质及组织引导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全方位设想课堂的互动情景,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针对不同内容灵活应用实装、多媒体资源、虚拟维修设备、专修室等资源,使对案例背景的描述更形象真实,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环环相扣。

(三) 案例装备教学课堂实施

在案例装备教学中,课堂实施是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展示可以依据时间长短,操作难易,灵活选择实装演示、播放录像等不同方式。首先介绍装备维修案例的时间、地点、引起装备故障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当,要有启发思考价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出相关教学内容 然后让学员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利用课前预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对讨论中涉及的重要原理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比如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等。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更大范围的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共享其他学员的经验和智慧,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四) 总结和评价案例式教学效果

教学任务结束以后还需要依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包括预习必要性预习所需时间等)教 员课前准备情况(准备时间 参考文献和书籍的数量等)教员教学方法、学员学习效果等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完善,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员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从实际问题到理论分析,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最终提高自身对于无人机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

四、基于案例式教学的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实例

根据案例式装备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步骤,笔者引入某型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作为典型案例,说明案例分析法在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案例背景

首先交代案例背景,2015年4月,豫北某训练基地,无人机系统正在进行拉距离试验训练,地面控制站飞行操纵手在飞机锁定后,与飞机检测员沟通进行指令循环,发现遥控指令无法发出,地面控制站同时也无法实现对地面数据终端的控制。飞机下行信号稳定,地面数据终端电视信号显示清晰。通过上面分析交代了故障现象

(二) 案例分析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员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故障现象?2.故障是发生在地面控制站还是在地面数据终端?3.发生故障以后,该如何组织排除,存在哪些基本的排除原则?

(三)案例讨论与实践

按照学员的数量,分成若干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表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小组讨论后得出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案。具体如下:

从故障现象看,地面控制站无法发出遥控指令,而下行信号稳定,图像显示正常,应该是上行无线电链路出现故障。地面控制站同时无法对地面数据终端进行控制,可初步判定故障部位在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两系统之间。由此得出以下四种情况分析。

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死机,失去控制;

情况②: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之间连接电缆接口松动,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或者测控电缆中间遥控信号线路出现断路。

情况③:飞行操纵台故障;

情况④:前端故障;

对照以上四种情况,逐一进行隔离验证判断。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转为内控,转为内控后,调整天线方位和俯仰角度,均能实现,显示正常。因此,可排除情况①。情况②.将测控电缆重新连接,故障现象无变化;
切换光缆进行通信连接,故障仍然无变化。可排除情况②。情况③.改用软面板操纵,仍然无法发送遥控指令。回报栏内亦无红色回报显示。情况③可排除。情况④. 切换飞行控制柜,选择飞行控制柜Ⅰ后,故障现象排除。可进一步断定,故障部位在飞行控制柜Ⅱ内。情况三已排除飞行操纵台故障,因此,故障部件应该为前端Ⅱ。

故障排除。打开综合显示+实时处理计算机机箱,将前端拔出并用橡皮清理,重新安装后,开机检测,故障现象排除。

(四) 总结与评价

通过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案例,采用提出故障现象、故障讨论与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故障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引导学员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基础来分析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经过分组讨论,最终在实装上对故障现象进行验证。而且与直接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教员更好地总结前面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成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员而言,实施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学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形成维修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学其突出优点就是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强,能够让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最终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式教学是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把案例式教学引入到了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分析了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步骤,并在2014年和2015年两期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实践表明,采用案例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指导思想和“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为部队培养出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立龙,邓飙,张宝生.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教育,2013(8).

[2]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3]洪庆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新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周泉兴.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概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导引小车;
案例教学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67-02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门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实训教学装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问题和相关技术,采取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掌握案例中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为解决问题学习,带着任务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导引小车案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程序框图及程序代码编写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自导引小车是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车间自动设备,此系统从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运动轨迹算法、软件编程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导引小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自导引小车简介及应用场合;
自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
导引方式分类;
路径规划;
单片机控制系统;
直流电机脉宽调速知识及实现方法;
轨迹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双电机驱动行驶系统策略分析;
Keil C单片机软件编程及调试。讲授时与案例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将已经学过的分散知识融合到一个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之间联系,对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掌握该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

2.工程实训内容。自导引小车案例实际操作环节为4周时间。在这4周中,首先完成机械结构设计;
利用Proteus进行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和软件仿真;
进行自导引小车运动轨迹设计;
在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和自制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自制自导引小车模型和搭建电路板实物;
利用Keil C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
自导引小车设备循迹、调试、运行等主要环节。(1)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要求:自导引小车模型载重50kg。(2)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电气元件包括:AT89C系列单片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驱动器、循迹元件、避障元件等芯片。(3)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要求实现按照预设轨迹运动并能实现调速。(4)自导引小车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三、案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主要依赖两方面:(1)教师指导作用的实现;
(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鉴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在进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动向。这个案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忽略控制知识要求较高,机械结构也要兼顾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并根据这情况,从内容设置上要强调机械部分的重要性,在控制电路原理上要多提高,不能只满足小车能跑起来的外在现象,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这样才算真正学懂单片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到场进行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切磋问询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还自发建立了QQ群,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学生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这一案例教学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应用的,学生人数较多,鉴于案例实训资源有限,学生分组进行,一组学生共用一套实训设备,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因此,教师要严把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平时考勤、观察,最后,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手情况,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内容进行答辩提问,以杜绝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现象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让选择这一案例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自导引小车案例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因此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试卷和工程实训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
工程实训部分分组完成,每组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
(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
(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
(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
(5)演示视频。每项内容占20分,工程实训总分数为100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以设备能够调试运行为通过主要指标,同时对每个人对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内容进行陈述,对其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答辩询问,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才算通过。这个可以督促每个人认真训练,达到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2012级、2013级机电方向本科生中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共40学时理论教学,共讲述5个案例,该案例占6个学时。教师通过积极备课,完善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实践效果看,效果比以往单纯文字讲述要好很多。自导引小车案例工程实训共有20名学生选择该案例。20名W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动手装配调试一套自导引小车设计和工程实训过程,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要求和参数不一样,小车所行走的轨迹不一样,最后提交要求的全部资料。通过对本次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和最后答辩考核情况,效果分析如下。

1.对于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实训装置是小车模型,机械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工厂使用的自导引小车,增加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三维图、二维图、零件图的绘制。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校核关键部件以及C械制图能力。由于学生进行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图具有较好的基础,比较容易完成。主要是要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同学们根据未来各自希望从事的专业,选取了不同的三维软件来进行制图。

2.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学生们对实际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元件了解有限,前续课程缺乏电气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自学所用开发软件Proteus和编程软件Keil C,掌握了实际工程中电路原理图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硬件电路图的实物实现环节训练了学生线路板的印刷、实物连线及硬件系统检测能力。从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及其电气元件,了解了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法,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对于程序开发和调试这两项任务是本案例的重点,也是难点。Proteus和Keil C软件以前只是简单提到过,但没有具体实际系统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次实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工程训练的机会。编程、调试运行过程是个反复的过程。软件的开发和调试过程中,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会导致结果的不正确。该过程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效果来看,学生们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也充分意识到了“实际工程中无小事”这句话的含义。

自导引小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中一个典型案例,以系统设计的思路作为主线,阐释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将各个知识点用此案例有机统一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先了解该案例,然后了解和熟悉对系统总体的性能要求是如何转化为对各组成部分的选型和设计要求的,是一个从总体到局部的逐步细化的过程。工程实训部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并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尽量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通过亲身的体会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上述自导引小车案例可以说明,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门课程是十分成功的。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案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09-02

为促进化工生产的高效、连续及科学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须将化工生产中各项工艺参数合理维持于某一最适当的范围内,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1]。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掌握化工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工业过程检测、控制方面有关知识,能在今后从事工艺技术开发、设计和生产时更好地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案例教学法是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现状分析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计算机、电子电路和化工工艺学等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由于学生的实际生产知识较为缺乏,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丧失,产生倦怠情绪,体会不到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难以升华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难以为自控设计提供正确的工艺条件和数据。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老式仪表逐渐被新型的检测仪表所代替,控制理论不断更新,但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时展,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要学生了解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应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践实例,体验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生产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2],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教学法,教师是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案例教学因独有的优势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在工学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3]。课堂上通过设置案例,同学们没事先查阅文献,会天马行空地进行分析,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共同研讨,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感性材料。

课程中有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较抽象,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习和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

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案例在编写时需要技能和经验,研究和编制一个好案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课时,同时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教师而言,案例选择要精,案例中要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被控变量的选择

在讲解简单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选择时,以糖化工段被控变量的选取案例进行教学的说明和示范。在课堂上首先讲解工业糖化的基本工艺流程[4]。

组织学生对糖化工艺分析,找出工艺的影响因素,讨论得到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糖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温度、pH值、时间、糖化酶用量、压力等。教师点评要点:被控变量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选取其关键因素,不需对每个因素进行控制;
应是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节能等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工艺变量;
所选变量应能直接测定,且测量和变送环节的滞后是比较小的因素;
若不能选择直接变量作为被控变量,则应选择与之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工艺参数;
被控变量必须是独立可控的;
选择被控变量必须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以及目前的仪表现状是否能满足要求等。这些评论要点都是课本的重点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可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出其他被控变量选择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二)反应釜控制系统的设计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关键设备之一,反应釜内部化学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外界条件、原料添加量的变化、加热及冷却用水温度的变化等对系统影响较大,使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时变性、非线性和时滞性,因而是过程控制领域备受关注的因素[5]。学生通过对反应釜工艺的分析,发现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温度、压力,并确定温度为被控变量。对控制系统的设计也各抒己见,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控制以满足工业生产对产品质量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生产中,对反应釜的温度控制进行两部分的控制,一是升温控制,二是保温控制,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下所示。在升温阶段,需控制温度上升速率,同时由于温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采用前馈和反馈联合控制的方式。另外,在升温阶段,冷却水的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温度,为了确保升温速率,需要同时调节夹套冷却水量和蛇形管冷却水量,可采用温度―流量串级控制体系,已达到控制要求。在保温阶段,由于温度的滞后性,采用简单控制系统达不到系统对温度变化的要求。通过对反应体系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压力的变化超前于温度的变化,为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温度―压力串级控制系统。另外,在温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物料B的百分比含量越高,系统的压力越低,所以将物料B的流量加到压力控制器的输出作为静态前馈控制,补偿物料B的流量变化对压力的干扰[6]。通过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知道实际生产采用的是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而不是课本中的简单控制系统。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复杂控制系统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同时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图1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四、体会

1.选择和纂写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

提。案例本身要具备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必须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准备。2.角色的定位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不同说法要加以肯定,应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化工仪表教材的滞后,能较好地反映检测与控制学科的发展与化工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旭辉,申轶华.化工生产中自动化控制仪表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1).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55-156.

[3]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4]王志坚.糖化工艺对啤酒发酵度的影响[J].酿酒科技,2004,(2).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装备保障信息化;

案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0- 03

案例教学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军校教育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需求,使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属少研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员在近似模拟的环境中了解、理解、掌握实际工作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队院校为推动任职教育转型建设、提高学员实际岗位任职能力,在代职骨干锻炼、到部队实习等实践基础上,加大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力度。

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进入部队信息化建设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了解在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部队承担信息化试点建设任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和抉择,形成对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把握处理若干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真实体验,增进对我军基层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提高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第一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第一任职岗位为维修分队排长,教员以岗位需求为牵引,结合基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具体事件和现实问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逐层深入研究,有效提高学员面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上,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问题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研究分析方法,使学员置身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矛盾之中,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员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
既要考虑到部队的现实条件,又要考虑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经过反复多次的沉淀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有许多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活动使每个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体会到如何听取别人的见解,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说服别人,体会到如何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不同的同伴;
学会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才能与他人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智慧,决策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结果[2]。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的案例是将旅党委、旅首长在确定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与典型性问题展现给学员,使其进入情境,分析利弊,只有事实,没有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形成热烈的互动局面,从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从未来教学的趋势看,会不会用案例教学将是衡量教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由于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开展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这种方法的学习掌握。案例教学不同于在教学当中的一般举例,它有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必须包括教员课前布置案例、学员课前独立分析案例;
教员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学员课中参与案例讨论;
教员课后进行案例总结评价、学员进行总结提高三大部分。

3.1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写案例和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一般的做法是自己编写案例或选择他人已编好的案例。教员需要熟练掌握案例内容及相关信息,根据对案例与相关信息的掌握,做出案例分析指导,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案例教学场地准备,案例教学场地大小和布局根据人员数量灵活确定,以便于教学为原则。提前1~2天通知学员借阅相关资料并做好教学分组工作,分组一般每组6~8人为宜,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案例教学相关卡片。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一般按照阅读材料、小组研究、集体讨论、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时间划分可根据案例内容和课时安排具体安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员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结论。然后根据分组安排,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充分锻炼学员的协作能力。

集体讨论可采用“报告询问式”和“对抗辩论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方案,按照指定的顺序,小组成员全体到汇报席位就座,小组中的一位代表通过多种形式报告本小组的意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报告完毕后,教员组织其他学员对报告组成员提出质疑,可指定回答或自行确定回答人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说明,教员也可以询问有关问题。

小结讲评时教员首先应肯定学员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3.3 课堂掌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需要教员严格掌控课堂过程。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课,至少要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调动学员参与分析、讨论积极性的技能技巧;
另一种是在分析讨论中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技能技巧。教员要调动学员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一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情节的案例、兴趣浓厚的案例或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进行教学,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学员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情节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而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则能带给学员更多启发和联想。例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二是要随时注意学员的情绪,尽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灵感,适时调节,避免冷场。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话题,要在出现沉默或间歇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教员来掌控:一是学员讨论不积极、话题单调、发言刻板、场面冷清。这时候就需要教员采用上面的方法及时调节。二是场面激烈、话题尖锐、攻击性强、发生争执和冲突、场面失控,甚至发生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员及时介入,缓和气氛,控制情绪,化解冲突。三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因此难免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员及时引导,扭转偏离的话题,把握讨论的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4 结 语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军事任职教育和各级军官的进修培训。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进行案例课前期准备,科学确定其实施程序,灵活掌控课堂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切实增强学员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至此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上市,我国金融业必将开启新的篇章。一方面,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架构,内部控制能力都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巨额票据风险案的频繁发生,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隐患。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的研究多专注于银行监管,国内近年也开始注重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而更多研究则是立足于业务控制、岗位制约、或操作流程,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研究较少。同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相关文献,提出了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根据COSO报告制定并颁布了《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其中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和影响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 2002年9月18日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我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确定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及纠正的动态过程与机制。

二、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一)美国coso报告

1992年9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美国会计学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机构发展成为立体框架模式,是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历史性的突破。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二)Basel(巴尔塞)体系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根据美国COSO 报告制定并颁布了《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展开,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并提出了包括控制环境在内的13条具体指导性原则。巴塞尔委员会《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在金融、银行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它所提出的核心内容己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同和接受,对许多国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三、中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一)操作风险防范研究

汪办兴(2007)收集并整理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分布的统计特征,并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来自于内部欺诈,并且主要发生在公司信贷部门和零售银行部门,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公司治理改革与内部控制来控制操作风险。

(二)对银行特殊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

郭婧洲(2010)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和不完善是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重要内部因素。朱亚(2008)指出关联交易会渗透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避免或减少关联交易带来的问题。胡阳等(2010)提出关于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中,对于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应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指出商业银行不应对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惜贷,但必须对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贷款提高风险意识。

(三)银行经营失败案例研究

一些银行经营失败事件敲响了银行业内部控制的警钟。罗国强(2008)认为,这些欺诈交易案的发生并不能仅归咎于个别交易员,银行内部控制的极不完善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贾清显(2010)基于对雷曼案例的分析,提出针对银行金融创新,应组建高效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内控机构和科学的考评授权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李晓慧等(2012)通过对比分析巴林银行、兴业银行和瑞士银行出现魔鬼交易员的惊人相似的一幕,指出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包括:动态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强调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

(四)相关因素研究

严明燕、张同健(2009)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管理创新、环境创新进行分析,考察四种创新对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扩展是否分别具有促进作用。吕正等(2011)借助因子分析和SEM结构方程的科学分析方法,以产品开发的内部控制为例,探寻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制约因子,以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冯小兵等(2012)基于对上海银行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方法评估了上海地区商业银行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完善性指数,且基于数据样本提出了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四、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已经吸收和发展了西方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形成了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完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实证研究成果较少、相关规范体系没有跟上理论研究的步伐、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与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等。因此,未砜梢钥悸谴右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价值性研究入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内控信息的披露,既是银行自身内控建设和诚信披露的要求,也是改善整个资本市场环境的要求;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加强对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与质量要求的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办兴.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成因的国际比较[J].上海金融,2007(5):4244

[2]吴建友,雷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困境与实施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7(14)

[3]郭婧洲.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统计研究,2010,27(8):9698

[4]朱亚.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9,(1):5357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 论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五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 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