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数学教学随笔【五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6-26 19: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数学教学随笔【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学随笔【五篇】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改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我总认为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学生去创造性的学。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

宋成卫

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语文课堂交往技能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4、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

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8-01

正文:

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强,知识广,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下面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某些方面的体会谈一下:

1 设计开放的实际应用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数学,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我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而是出了这样一道题,课间同学在一起跳皮筋,小明跳12下,小红跳28下,小青跳36下,小刚跳19下,他们一共跳多少下?在这真实的问题中,学生需要要检索与这问题相联系的旧知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挑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想出不同的解法:(1)12+28+36+19=95(2)12+28=40 36+19=55 40+55=95等在这种有用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也就从原有的旧知中,总结出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创新。

又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懂的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图像,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即创设一种小兔吃萝卜的图像情景,即一个小朋友给小兔喂食,左手笼子又6只小兔吃萝卜,右手笼子有4 只小兔吃萝卜先让学生叙述这个画面,再提出10的加减法的数学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生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欲望,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2 设计开放的练习题 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深化的过程。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学会创新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修路工人要修3000米长的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1/4”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提出下面问题:

(1)第一次修了多少米?第二次修了多少米?

(2)两次共修全长的几分之几?两次共修多少米?

(3)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修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少修多少米?

(4)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修?还剩多少米?

(5)第一次修的是第二次修的几分之几?

这样训练帮助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简便算法时(1)159+99 (2)159+101 第一题是学完新课后的模仿,第二题则是开放性的,答案有多种150+9+101 150+100+1+9 159+100+1……,这样,学生在改写第二题的过程中,已从简单的模仿走向创新。学生在做第二题时,个个跃跃欲试,由于答案不唯一,学生就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就会找出答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 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实践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背景,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把所学的单一知识加以组合,整理,转化成技能,从而学会创新。

如在讲统计图这部分知识时,我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尺子自己亲自量身高,然后我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写在自制得统计图中,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把本组量到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根据这个统计表,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举手,生问:我和小丽比谁高? 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少?比我高的有几人?和我一样高的有几人?比我矮的有几人?……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余同学都能积极动脑并对答如流,我没想到这节数学课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会这么盎然,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们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学生以学习小主人的身份,积极自主探索,这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
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价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状态。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学习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内容及分类

反思性数学随笔不同于数学日记,也不同于数学周记,它看似随意,却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延伸,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是学生提高自身数学修养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

1.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数学课堂所学内容写当堂反思性随笔;
根据所学新知与数学活动的联系写课后反思性随笔;
根据自己审题、分析题意的过程写实践反思性随笔;
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写感想反思性随笔。

2.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分类。根据相关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梳理型反思随笔,主要是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回顾或反思数学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在上数学课前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体会、启发、发现等,都可以在随笔中写;
(2)生活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有亲身体验的数学情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3)评价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变化的情况,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明自己对有关事物的观点、态度等;
(4)创新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方法、新创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的“创新火花”、独特的见解,等等。

二、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学习过程及社会生活,再用数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促使其逐渐有意识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运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果。数学反思性随笔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条理化。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对思维结果的概括和调节。如果再将思维结果变成文字,便是对思维的又一次过滤和筛选。所以,让学生在数学随笔中表述概念、算理、推导过程,可促使其思维条理化。

2.可以促使学生观察细致化。学生养成从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促使他们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将所学内容还原成生活现象,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生理解数学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问题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3.可以促成学生质疑意识化。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会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路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相互作用。

4.可以促发学生想象活跃化。思维需要想象力的参加,特别是创造想象,其本身即是受思维调节的。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潜移默化中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有利于激发其想象力。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改进其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运用“反思性随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写数学反思性随笔给学生反思提供了载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反思提供切入点。数学情境的创设一直是数学课堂的“独特风景”。同样,反思更需要一个学习的良好情境,学生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反思情境中才能进行反思。良好的情绪体验是影响学生反思的重要因素,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时,应该不断关注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注意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认知停靠点。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新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来进行复习,为新知识找准生成的生长点。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写作形式上,非常灵活和多变。语文随笔的题材和选材是随意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无一不可,选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体验而来的,在学习中思考而来的,都是可以的。二是在字数上,语文随笔并没有一定的要求,体会和感知的多就可以多写,认识和理解的少就可以少写,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小篇幅的甚至几句话。三是在情感表达上,对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要求比较高,侧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提倡直抒胸臆反对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四是在语言表达上,形式也比较丰富和活跃,可以说是“随意”的,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可以平铺直叙也可以百转千回,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曲径幽深,可以自然流水也可以跌宕起伏。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思路方法

(一)提升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由于语文随笔大多是基于教材内容中的一个部分、一套思路或者是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思路凝聚和精华提炼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把课堂的氛围调节起来,把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激发出来,让学生们真正通过教师的讲述或引导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路或想法,能够实现有感而发,有悟可写。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们实现想象力的极大焕发,也可以让学生们针对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在学生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比如,在课文《孔乙己》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们思考孔乙己的行为算偷吗、算赖吗?偷盗行为与赖账行为在性质上有什么样的区别?造成孔乙己悲惨下场的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分组开展讨论,最后为学生们制定了《偷盗》和《赖账》两个随笔主题,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由于写作之前笔者进行了充分的引导也让学生们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讨,学生们的固化的思维被极大地解放,写出来的随笔大多都形象生动。

(二)强化随笔的经常性和长效性

语文尤其是作文成绩和水平的提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经年累月长期汇集、凝聚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语文随笔的练习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时间去写,如果时间不够长可以“长话短说”,但尽可能地像写日记一样每天都在写保持不间断。古人讲:“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就是要鼓励学生们长期地坚持写语文随笔。笔者带过的七年级一个班,刚开始时要求学生们每天写语文随笔,但学生们执行起来往往打折扣,以数学或英语作业还没做完为由,不愿意写。后来,笔者与其他科目教学老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在最后一节课的自习中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写随笔,可以是任何一个题目的随笔包括英语或者数学,学生们这才没有理由推脱了,不管是基于哪一个学科的随笔总要经过思考提炼和语言表达两个过程,而随笔训练的重点和目的也是在此。这样每天坚持写,学生们的作文水平长进非常明显。

(三)强化随笔的点拨和评价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随笔;
写作教学;
实践;
反思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与难点。尽管对这一问题不乏各种研究,但如何将作文教学系统化、有效化且使之具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性仍是一件毫无头绪之事。不管是教师“下水”作文的示范还是所谓高考满分作文的激励或者是阶梯式、模块化的写作设计,对学生来说除了起初的新鲜、惊羡艳慕或个别的模仿,很难坚持下去将其内化为长期的行为。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高中作文教学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境?没有别的,是因循守旧的作文教学观将之“异化”的后果。实际上,对高考满分作文的过度渲染,对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不当解读,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作文速成教材,这三者共同荼毒了作文的本质,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杂乱无序。

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使学生面对写作时不再“抓耳挠腮”“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笔者给出的对策是:随笔。

一、随笔是什么

随笔本是散文创作的一种形式,笔者所指则是与考场大作文相对的一种写作训练。

随笔与考场作文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样式:随笔的题材体裁字数均是自由的;
作文则是各类考卷中的压轴大戏,虽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最大限度地让考生“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但终究有“不少于800字”的限定,且往往是“依据所给材料、话题”。

随笔写作与考场作文相比,长在表现形式的灵活自由,可以写人记事、议论抒情;
内容多元,可以是观察所得、读书感悟、生活体验;
篇幅可长可短,随时记录有感而发;
随笔写作不求“高大全”,强调自由个性、鲜活真实。

总而言之,随笔就是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变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之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手段与途径。

二、为什么选择随笔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重于应试,强调作文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我们一厢情愿地传授“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首尾照应”“点题”等技术技巧,学生则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更糟糕的是,囿于这种写作技巧的规定或程式,学生作文有意无意地变成了一种“新八股”。这实在是与作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大相径庭的。

实际上,作文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写”,敢写,愿意写,在写作中感到快乐,而不是在某些标准的限制下告诉他们应该去获取多少分数。为什么学生畏惧作文?为什么我们在大谈特谈“如何写”的同时学生依旧满脸的惶惑与无奈?如何打消学生不愿写、怕写不好的忧虑?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贴着内心写、贴着语言写。而灵活自由的随笔正是突破传统写作窠臼、抒发学生性灵的极佳途径。“我手写我口”,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所以,随笔写作并非“小儿科”“不正规”“可有可无”;
相反,若能定准随笔的地位,认清随笔的作用,就会让高中写作教学别开生面,另有洞天。因为,随笔不是“随便随意”,放任自流,无的放矢;
而是在“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终极目标指引下“随性随心”,有感而发,是学生写作自由度的最大发挥。

三、随笔写作教学的实践

随笔写作教学不是杂乱无章、随意而为,而是步骤明确、循序渐进的。既然是教学,所以必定是有目标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练笔的结合。以下是笔者进行随笔写作教学的实践,概述出来,以供参考。

1.明确地位,鼓励创作

这是随笔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要引导学生区别随笔与作文的异同,使其明确随笔写作的重要地位。这个环节放在高一新生入学时进行,一般得两个课时完成。

笔者通常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尽情“控诉”“发泄”,让其表达对作文最真实的看法,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愿意写作怎样的文章”“你认为的好文章是怎样的”等问题,使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二课时则明确随笔的概念和特点,积极鼓励他们在随笔写作中随心所欲自由表达。高一新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会对自己和教师产生全新的憧憬,在这种积极的心理期待下鼓励他们冲破传统作文的窠臼,大胆表露心灵、表现自我,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毕竟是一件指向内心的愉悦之事。能感受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能在自愿、自由、自适的环境中自主写作,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拨乱反正”,意在打消学生对写作的种种顾虑,创设一种自由开放的写作情境与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这一环节是随笔写作教学的主体,课时不限,以对学生写作特点及不足的认识为依据,按需而为。经历了教师的鼓励和全新写作观念的熏陶,学生自然会踊跃创作。但自由不是漫无目的,随笔也不是简单地“随便写写”,需要以真情实感和个性化创造化为旨归。为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分成几个步骤进行:

(1)促原动力。写作是一种基本能力,写作的过程是激发思维、召唤情感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会写作的,因为他们都有表达自我的需要。此时,可用一课时来呈现一些“大家”的小文章或教师之前积累的优秀随笔习作,告诉他们只要有亮点,无论是结构、内容、语言表达还是情感抒发方面的,都能成为好文章。面对这些看似简单又别有特色的小文章,学生肯定会眼前一亮;
再加上文学社采用、校报展示、期刊录用的“诱惑”,学生大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而这恰是教师所乐见其成的。

(2)有选择权。每学期初先给出一批题目(话题)供学生选择,每周交一次,不限篇数,学生自由写作,也可写自己的题目(话题)。个体的生命体验是不同的,适合A生的题目(话题)不一定适合B生写;
有学生可能礼拜二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但礼拜五却文思泉涌,倚马千言。选择的自由促进了写作的自由,使学生真正能因兴趣而写、有感触而写,写自己想说的话。

(3)找活源头。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拓宽视野放手去写。所谓“留心处处皆文章”,使写作真正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教师可结合阅读课或开设专题鉴赏课,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作家的多样式文本,在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使学生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与风格。

3.反馈对话,彰显个性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随笔写作教学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个性,让语言张扬个性的风采。当然,这种个性化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远非学生“自说自话”就可以形成,而需要教师的随时点拨不断强化。

每一次认真的随笔,学生都期望得到反馈,教师也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使学生的写作日臻佳境。这样,教师除了要对随笔进行结构、内容、表达、情感方面的点拨,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学生修改外,更关键的是要能在历次随笔的批阅中,观察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和倾向,逐渐引导强化并使之成为某生特有的个性化。

(1)感知不同的语言风格。在已有随笔的基础上,每两礼拜将两个班的佳作形成文字稿,花一课时进行生生、师生、生本交流。在不断的反馈对话中,呈现多样的语言风格――形象优美、奔放热烈、朴实土气、幽默调侃、哲理思辨、典雅文静、华贵大气、沉郁厚重、含蓄内敛、古朴自然、老道辛辣、灵动飘逸、宁静明丽、伤感流连、深邃坚定、冷峻庄重……在这种情境与氛围中,学生自然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语言风格。

(2)锤炼个性化的语言。这种锤炼在初期可以是对名家名篇的模仿,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对语言的个性化创造(独特的遣词造句,如动词、色彩、各种修辞、新颖意象等;
突出的细节描写,如环境、肖像、心理等),更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语言,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的“我”。

这一步最考验师生的耐心,更是整个随笔写作教学的最核心环节。

4.收获成果,异彩纷呈

经历了以上三个环节后,在师生的共同坚持与合作之下,富有个性化特色的优秀习作数量已颇为可观(两个半学期,笔者积累的本届学生优秀随笔已超过100篇);
而在同一个随笔本子中,学生亦会明显感受到自己写作能力的进步,使其越来越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按照形式的不同,笔者借助三种途径将随笔佳作予以展示:

(1)平时交流。即在每周的随笔批阅后,通过反馈与修改,挑选几篇代表性的习作打印或PPT呈现,以鉴赏课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点评赏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2)报刊发表。利用墨犁文学社、浒中校报、慈溪日报等平台,推荐发表,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汇集成册。以学年为单位,按照专题(已归结的专题有“开卷有益”“诗画家园”“感悟生命”“美的瞬间”“多情似侬”“说明天地”“作文就是生活”等),将随笔佳作编印成班刊或个人文集。

四、反思

实施随笔写作教学以来,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彻底激发,作文能力稳步提升,美文佳作源源不断,这在以前大作文训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学生写得自由而认真,教师批得轻松而愉悦。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不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随笔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擅长考场作文。虽然随笔与考场作文从来都不是“两张皮”,而是天然合一的,但随笔写作与考场作文的关联度到底几何?如何更好地将二者融合贯通?这些问题亦是值得深刻思考的。

作文教学千头百绪,但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它不是高头讲章式的理论,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也许只是朴实无华、随意灵性的随笔。我们提倡随笔写作教学并非想进行理论概念上的创新,而只是寻找适合学生写作的一种方式,力图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让学生对写作不再那么隔膜、那么拒绝。或许,我们的实践并不是那么规范合理,但是我们愿意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追求。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随笔 五篇 数学教学随笔【五篇】 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 数学教学随笔20篇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