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2023年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五篇】

发布时间:2023-05-31 1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1篇本人于年7月毕业于学校,并于同年在建筑公司任技术员,分配至县长广煤矿公司长广水泥厂工地实习,由于该项目为一扩建工地,单位工程多,施工难度也较大,重点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五篇】,供大家参考。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五篇】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1篇

本人于年7月毕业于学校,并于同年在建筑公司任技术员,分配至县长广煤矿公司长广水泥厂工地实习,由于该项目为一扩建工地,单位工程多,施工难度也较大,重点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单位工程之间轴线精确度要求特别高,首先是因为各单位工程有输送带相连,校正就位设备要求高;
二是预埋件体量 年开始,自己已开始独立施工,并从工程的质量、进度、资料三大块来控制整个单位工程。本人主持参加了当时属于省重点工程之一的火电厂的部分工程,并与当时被称为是火电大哥的省五建技术骨干们一起并肩战斗在施工一线。工程质量:首先从原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及外观质量三方面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及收集资料的完整性,避免工程竣工时给工程资料的交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是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做到当天的活当天验收,并于七天一小评,一个月一大评;
同时抓好各班组、各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接验收,谁的施工质量交验不过关谁就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外积极抓好成品的保护工作,这样既节省了班组的劳动力,同时也节约了工程的原材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材料,同时也提高观感质量。工程进度方面: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切合实际的进度计划以及切合实际的施工场地布置,有了一个明确目标的进度计划,对总体进度的落实就起到了指导作用;
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场地布置,就可放置足够的原材料,同时也节约了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
其次是人员按排,班组长和职工都是长期跟随本项目的老工人,这样工程质量比较稳定,安全意识较强,便于管理;
另外,要抓好后勤工作,给职工提供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生活,这样利于团结,也才能充分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操作技能,才能最终保证工程质量,按时按量完成施工任务;
工程资料方面:首先要全面收集资料,施工过程中要收集各项原始的工程技术资料,工程中间验收或竣

工前,更要全面整理资料,作为总包单位更要收集各分包单位的各项技术资料,要保证各批次进场材料均要合格,也要保证各试块(件)检测应合格,同时又要求工程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资料务必使别人看得懂也理得清,资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竣工验收能否顺利进行。

年开始,调离到上海区域工作,时任上海京剧院综合楼项目总施工,工程管理向高、大、难方向接触,同时新型材料施用多,管理人员多,质量要求更高更严,并要在施工中保证安全第一,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在施工中要解决高、大、难问题,高:一是要保证工程垂直度,二是要保证工程层高。高给放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平面放线采用楼板留设预留洞吊线法和铅垂仪法施工,或同时在房屋四角纵横方向弹垂直线。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复核内吊线的准确度,二是可以复核外墙面的垂直度。只要工作做到位,复核仔细一般外墙面结构垂直度可以控制在5mm以内,批荡层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水平控制点采用双控点法,一个作为引测点,一个作为复核点,用以避免人为的误差。大:一是分工要细化,二是管理人员和班组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团结,这样就要求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素质,知识要全面,协调能力要强,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难:一是要预先分析,二是攻关,关键的技术难题采用“pdca”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质量通病的发生。对于新型材料及新工艺的运用,可以采用样板间,样板层来积累经验,避免决策失误。安全方面从三点来抓:一是针对本工程实际列出各项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安全措施,工程开工前编制各专项施工的安全施工方案,并交公司和甲方审批。二是配备足数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班组长必须配备兼职安全员监督本班组的日常施工安全生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力争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及各生产职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让整个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平安是福。

95年~96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第一项目经营管理部长江口仓储中心工地任职施工员,项目经理张8(在中天新生派人物中已具很大影响),在他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们项目班子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仓储中心这一大型现浇柱梁结构,预制大型槽型板装配安装的施工任务。

97~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卡博特工地任职预算员,该工地为一外资企业扩建项目,第一次和老外打交道,才真正认识到合同是多么地重要,双方的

信函来往都对工程的索赔和签证直接相关。该项目总包单位为一美国的国际承包公司:福陆丹尼尔公司。其下分包单位特多,各分包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老外的眼里,安全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安全在先,一点在国人看来是小小的问题,在老外的眼里都可认为是天塌大事,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我慢慢学会也适应了老外的这一套管理,并在施工

中能得心应手,和总包单位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为项目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年底,随着集团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提升,本人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不远千里,不辞艰辛,由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转至广东即现在的中天七建中山第二项目部工作至今,先后完成了中山雅居乐花园九期、十一期、十二期、十三期、十四期工程共10多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
其中第十一期和第十二其分别获得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此外,在本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由我项目部参与竞标的中山市汇景酒店工程、中山市丽城乐意居一标段商住楼等多项工程一举中标,中标造价为6600多万,为我公司在广东立足生跟,拓宽建筑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奉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地方职称工作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拓展职称工作服务领域,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为我市农村和中小民营企业中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条件的各类技能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我市农村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评审范围、对象和系列设置

评审对象是农村各类技能人才和在乡镇(街道)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备相应任职条件的技能型人才。

我市地方职称开展评审的系列暂定为:工程技术、经济、会计、统计、农业技术的高、中、初级职称。

三、评审条件与标准

1、员级职称。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工作的实际能力。

职业高中、技校毕业后,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可申报评审。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经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专业水平培训考试合格后,可申报评审。获得成人中专专业证书或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四门以上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试。

2、助理级职称。能够掌握并应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本专业员级职务四年以上;
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本专业员级职务五年以上,经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专业水平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获得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大专专业证书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四门以上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试。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直接申报地方助理级职称: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十年,并参加了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级别的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无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并参加了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级别的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者。

3、中级职称。比较系统地掌握并在工作中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

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二年,担任本专业助理级职务四年以上,经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级别专业水平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获得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大专专业证书,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六门以上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试。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直接申报地方中级职称: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后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工作满十五年,无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二十年,参加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级别的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4、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有主持和组织重大专业技术项目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重要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担任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五年以上,经市职称办认可的大专专业水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可申报评审。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直接申报地方高级职称:职业高中、技校、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二十年,经大专专业水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5、破格评审: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由单位推荐,按破格条件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四、评委会组建与评审工作要求

1、参照《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苏职称[*]2号)要求,地方职称评审工作应加强各级评审委员会的建设,设立委员库。

2、市职称办负责高、中级地方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组建。评委会名称为:*市××专业×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各县职称办负责本县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中级评审委员会的组建。评委会名称为:*市××县××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初级职称由中级评委会代评)。

3、高级评审委员会应由具备本专业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
中级评委会应由具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的委员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同时评委库的人选应考虑行业和地区的分布。

4、各评委会必须按《*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应遵守职业道德、秉公办事,在评审评委本人或其亲属的专业技术职称时,实行回避制度。要坚持评审条件,改进考核、评审方法,客观公正地测定申报人的任职条件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对破格申报、转岗和评委会认为有必要的人员应进行面试(答辩)、同行专家评议或实地考核等办法。

5、地方职称评审工作每年开展一次。

五、组织与管理

*市地方职称评审工作在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职称办公室组织分级实施。市职称办负责全市地方高级职称、全市会计、经济、统计及市区工程技术、农业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各县职称办组织本县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的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通过地方职称评审的人员,由市县职称部门颁发由市职称办统一印制的*市地方职称证书。

市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协调配合,加强对地方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共同做好组织落实工作。对评审工作出现的不正之风,弄虚作假等行为,要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应有的处分或取消评审结果,维护地方职称工作的严肃性。

六、有关问题

1、地方职称与国家职称都是职称,但标准、条件不同,不能等同于国家职称,应坚持在哪个范围评审,在哪个范围有效。

2、地方职称评审工作限在农村、乡镇(街道)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进行,其他范围的人员不得报评。在农村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各类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报评国家系列职称,如本人自愿,也可报评地方职称(具体条件附后)。

3、具有地方职称跨系列变动工作的人员,应按现岗位职务系列及相应的任职条件,重新评审和聘任。

4、引进的各类人才具有外地地方职称的,须报相应评委会进行评审确认。

5、取得地方职称的各类人才,具备国家职称条件的可以报评国家职称。

6、从本意见实施起,我市原乡镇企业和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同时停止,已评审的乡镇企业和农民职称继续有效。

本意见由*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申报地方职称的条件

1、员级职称。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工作的实际能力。

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初定或申报评审。

2、助理级职称。能够掌握并应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申报评审;
中专毕业后,担任本专业员级职务三年以上,可申报评审。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者,可直接申报地方助理级职称。

3、中级职称。比较系统地掌握并在工作中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

本科或大专学历,担任本专业助理级职务三年以上,可申报评审;
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担任本专业助理级职务三年以上,经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应级别专业水平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直接申报地方中级职称: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四年;
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六年;
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十年。

4、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有主持和组织重大专业技术项目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重要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3篇

今天召开全市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当前职称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20*年我市职称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职称改革工作和20*年的职称评审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去年的职称工作情况及做好今年的职称评审和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年职称工作简要回顾

去年以来,我市职称改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基本工作目标,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发展需要,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职称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审核工作,坚持集中办理、限时办理、一次审核、当年不再调整的制度,维护结构比例管理的严肃性;
严格实行“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推荐申报办法,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有效遏制基层单位弄虚作假行为;
按照“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办法,规范资格审查和材料接收工作,形成有分工、有协作、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年,全市共调整组建高校教师、中专教师、技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工程、农业、新闻、档案等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9个,中小学教师、工程、文博等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4个,其中,中级各系列(专业)评委会参评2351人,通过2*3人,评审通过率为88%,初级各系列(专业)评委会参评3041人,通过2876人,评审通过率为94%。为了进一步规范评委会的评审工作,市职改办依据评委会组织法和评审工作规则,对评委会的组建、材料接收整理、评审工作程序、评审工作原则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评审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在规定的评审范围、权限内,强化对学历、业绩、成果等的鉴别措施,严把质量关、真假关,确保了评审质量,对申报人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受到申报参评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积极稳妥,大胆实践,职称工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在我市中、小教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中增设了理论水平测试、论文鉴定和破格申报人员答辩等评价方式,评审工作采取考评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中、小学教师中级评审试行量化赋分,在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全省职称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受到好评。以《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依据,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打破农村中小学教师直接认定数额限制,积极开展农村一线大龄教师不占结构比例申报评审和直接认定工作,认真做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及农民职称、民间艺人的职称评定工作,开辟了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的便捷通道,建立符合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特点的评价标准、评价办法。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称工作制度,深入基层单位对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下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拓宽领域,注重服务,认真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按时完成了全市6000余人的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过人员、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人员和卫生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的文件下发和证书办理工作。加强对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执)业资格考试的监督和指导,圆满完成了20余种近万人参加的各类职(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和考试监督、指导工作。20*年,我市正式启动职称信息管理工作以来,基本实现了职称申报、评审和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聘任管理、岗位与结构比例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服务,并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做好历史数据的转换工作,建立新的基础数据库,确保了各级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极大的提高了职称工作效率,促进了职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职称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我市事业单位结构比例与岗位管理矛盾还比较突出,人才在行业、层级分布上还不尽合理,人才评价制度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些部门和单位怕触及矛盾,改革的主动性不高,申报人员弄虚作假现象还时有发生,人事职改部门的服务和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回顾职称改革实践,基本经验有以下四点:

——服务大局,职称工作才能有为有位。职称工作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把职称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结合起来,与整个人事工作结合起来,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努力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以人为本,职称工作才能抓住核心。职称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如何评价和使用人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改革创新,职称工作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职称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下建立的,多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距离,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与时俱进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关系,深化职称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在改革中求发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强化服务,职称工作才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职称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一项为全社会提供的人才评价服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拓展评价服务的领域和空间,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单位、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办实事,不断提高评价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赢得社会和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二、新形势下职称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

当前,新的形势给人才评价工作和职称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一是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加快“三个跨越”大讨论活动为职称改革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职称工作必须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及时跟进、重点支持,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事人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提高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我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为职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先入轨运行、再逐步完善,促使职称制度与岗位管理制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职称改革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做好职称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职称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不断提高驾驭新形势下职称改革工作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科学体制和机制。

三、20*年职称工作主要任务

20*年,我市职称工作要按照全省职称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构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一)落实用人自,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0*年,我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一是在全市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控制,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实行自主聘任。二是全市不再开展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价,采取初聘和直接认定两种方式,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市职改办负责市直单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各县、区职改办负责各县、区所属单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三是按照全省中小学教师评聘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我市分设中学教师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由市职改办组织进行。四是着眼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按照我省现行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做好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审核工作,为下一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打好基础。

(二)强化程序观念,规范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推荐工作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市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后,今、明两年,我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数会明显增加。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控制,并不是不受申报程序和条件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时,基层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推荐,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也要认真审查其申报资格,加强对申报资格和材料的审核把关,对不符合申报程序和条件的人员取消其参评资格。各县(区)、各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评审材料,未经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人员的材料及逾期报送的材料,不予接收。市职改办在审核、接收评审材料时,要实行责任制,谁审核,谁签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指定专人做好接收材料的清点、分类、整理工作。要完备报送、交接手续,防止遗漏、丢失、掺假等现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差错。同时,市职改办将把“打假”关口前移,在资格审查和材料接收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论文论著、业绩成果等的检索鉴别措施,进一步提高“打假”的力度和效果,发现弄虚作假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树立正确的评审导向和人才导向。

(三)完善评价机制,提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质量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4篇

一、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解放初期至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到1977-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再到1986年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了六种具体评价模式:第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原获得的技术职务基本上予以确认和保留,由单位领导和组织部门考核任命;
第二种是1955年至1965年,我国在卫生、科研、高教及工农林水系统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聘不评;
第三种是1978年至1983年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评不聘,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学术称号;
第四种是1986年以来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其特点是评聘结合,先评后聘;
第五种是评聘分开模式,其特点是放开资格评审,控制职务聘任;
第六种是单位自主聘任模式,其特点是评聘统一于单位内部,只聘不评。

职称评审是一项关系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自1986年职称评定工作转入经常化以来,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硬化条件、改进评审等办法,职称改革工作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但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是沿袭20世纪80年代初职称改革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与市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背离,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首先,缺乏科学性。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不能真实反映人的实际能力,过多地看重客观因素的功能,把学历、资历作为必要条件,忽视了水平、能力、业绩的考核。其次,缺乏公正性。对人的能力的评定不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太大。再次,缺乏实效性。在通常情况下,不是从工作实际需要和人所具备的能力出发,而将“评”等同于“聘”,聘不聘关键在于能不能被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这是中国人才评价机制的重大突破。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重在确立标准、改革方式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手段。在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单一评价主体的人才评价方法,发挥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作用,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确立相互有所区别的评价主体和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

二、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的现实意义

所谓职称社会评价机制,就是职称评定由社会各专业协会或各行业中最有声誉的专家组成的职称社会评价团队来承担完成,而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其相关政策执行及其评审质量监控亦即职称评定与质量监控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真实意义上的职称社会评价团队来承担完成全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不仅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入及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资、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配套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启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迫切希望通过相应的职称社会评价团队为自己评定职称,使自身价值能够被全社会及时认可。因此,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是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职称改革、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与国际职称制度和用人制度接轨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建立职称社会化评价机制,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厘清职称与职务的概念。职称与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职称是标志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的等级称号,职务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及身体健康状况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称属于人才评价范畴,职务属于人才使用范畴。实践中普遍存在将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评“专业技术职务”混为一团的现象,使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甚至不少实际从事该项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把“职称”误认为就是“职务”。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后,人们将会很容易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纠正对其错误的认识。

2.有利于促进职称评审标准的统一。目前职称评审任职条件不是由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专业技术工作发展需要来决定,而是随着评聘指标多少由评审单位行政领导随意改变。通过建立社会化评价机制,能够发现任职条件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政府人事管理等职能部门,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修改、完善任职条件,保证职称评定质量相对稳定与职称评审标准的相对统一。

3.有利于实现职称评审的专业化。由于社会评价团队主要由各行各业公认的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组成,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点,他们履行的是社会责任,不必为具体用人单位和个人左右。一方面,可避免目前实际上存在着“外行评内行”、“杂家评专家”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真正做到只认任职条件不认人,尽可能地摆脱“长官意志”和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等干扰,有利于职称评定在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更有利于保证和不断提高职称质量。

4.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由社会评价团队来评定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只要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自由申报评审并取得相应的职称。这种评价方式,为用人单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提供了现实的人才资源条件和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它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或任期工作考核更加严格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5.有利于强化职称评审的管理。一旦职称评定由社会评价团队来承担完成,作为政府人事管理部门则可摆脱具体事务,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规范其任职条件、专业岗位设置和监督评审质量及用人单位日常考核、聘任质量等宏观问题上。作为用人单位,则可免除推荐晋升职称过程中的繁杂事务,把主要精力放到专业岗位设置,建立和完善聘任条件,以及通过严格的考核真正做到择优聘任亦即聘约管理等更富实际意义的工作上。

三、进一步完善职称社会评价机制的对策思考

1.认真做好职称系列整合工作。截止目前,我国已设立的职称系列有29个,此外,尚有许多挂靠的专业。如此众多的职称系列,在全世界实行了职称制度的国家可谓是独一无二。倘若我们现在还不能在对“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作出严格明晰界定的基础上,对现有职称系列进行规范科学整合的话,那么随着职称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及其运行,“人人皆师”的不合理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做好职称系列整合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2.进一步完善任职资格条件。任职条件应能较客观的反映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同时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为职称评定创造相对公正公平的客观标准。事实上,任职条件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做到基本稳定和相对统一的,而职务聘任条件则可因地制宜即表现出地区甚至一个单位对人才要求,使用的差异性。因此很有必要集中全国有关的专家尽快研究完善各个系列的任职条件,这也是实现全国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客观需要。

3.认真组建社会评价团队。原则是要避免过去存在的“杂家评专家”,“外行卡内行”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地发挥社会各专业协会的作用,要尽可能地在各专业协会会员中挑选各系列职称社会评价团队人员,也可向社会直接招聘。职称社会评价团队的组建,既要避免“长官意志”,更要突出专业性、学术性和民主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把好入选评委的质量关,切实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4.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要做好单位自主聘任职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或前提就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在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之后,用人单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切实搞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否则,职务聘任不仅会是盲目的,而且也是无序的,其结果仍将无法形成真实意义上的、竞争上岗的用人激励机制,严重削弱职务使用的内在价值及其作用。

5.切实制定职务聘任条件。制定和完善职称任职条件是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制定职务聘任条件是具体用人单位的事。过去我们职称工作实行的是评聘结合的单一模式,用人单位无权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务聘任条件。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后,继续沿袭这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职务聘任条件应更多地体现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因地、因时、因单位岗位不同应有不同的要求。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情况

全国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早在*年国家人事部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问题的通知》,同年农业部下发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暂行规定》。按照人事部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各地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陆续展开。我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始于1997年,根据人事部和农业部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的实施意见》,部署并开展了首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随后又于*年、*年分二次集中安排部署了申报评定工作。近年来,虽然没有再专门部署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结合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也对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做出了相应安排。除人事部门组织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外,市科协还于*年部署开展了一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经过全市各级人事部门的共同努力,十年来,我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农民技术人员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为优化我市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

(二)全市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状况

据我们这次调查统计,截至*年底,全市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1,845人,其结构和分布情况如下:

从结构情况看:

1、职称结构:高级农民技师23人,占1.2%;
农民技师169人,占9.2%;
农民助理技师752人,占40.8%;
农民技术员901人,占48.8%。

2、学历结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1人,占0.6%;
中专学历的133人,占7.2%;
高中学历的782人,占42.4%;
初中以下的919人,占49.8%。

3、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324人,占17.6%;
41岁—49岁的236人,占12.8%;
36-40岁的821人,占44.5%;
35岁以下的464人,占25.1%。

从分布情况看:

1、区域分布:永吉县有农民职称人员210人,占全市的11.4%;
舒兰市有584人,占全市的31.6%;磐石市有435人,占全市的23.6%;蛟河市有92人,占全市的5%;桦甸市有247人,占全市的13.4%;昌邑区有2人,占全市的0.1%;龙潭区有247人,占全市的13.4%;经济开发区有3人,占全市的0.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人,占全市的1.3%。

2、专业分布:从事种植专业的856人,占46.4%;
养殖专业的169人,占9.2%;
生产加工专业的54人,占2.9%;
经营管理专业的203人,占11%;
其他专业的563人,占30.5%。(见下表)

专业数额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其他专业

人数85616954203563

所占比例46.4%9.2%2.9%11%30.5%

二、现状分析

从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起步较早,但持之以恒地坚持不够,没有形成制度,评后的管理也没有及时跟进;
虽然为一批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但总量还不多,专业结构也显得单一。无论是从现有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的现状,还是从组织管理上,都是成绩与问题并存。

从我市现有农民职称人员队伍现状来看:

(一)虽然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小有规模,但总量较少、层次较低,与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数比例不尽协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人事部门的协调和指导下,截至去年底,我市共为1,845名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他们做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与我市近207.4万的农村人口总数、71.5万农村劳动力总数及1.5万的农民实用人才队伍总数相比,很不协调,仅分别占0.09%、0.26%及12.3%。除总量较少外,其层次也较低。其中,具有农民高级技师职称的仅有23人,只占总数的1.2%;
具有农民技师职称的仅有169人,占有农民职称人员的9.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44人,占具有农民职称人员的7.8%,而初中以下学历的达到919人,占总数的近50%。以上数字分析表明,我市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总量少,人才密度小,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虽然具有农民职称人员在相关专业和区域都有所分布,但专业结构单一、区域分布不平衡

在调研统计中发现,各专业、各区域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人员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农村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总体来看,专业单一,分布不均衡。一是现有农民职称人员专业类别单一。从事种植业的有856人,占有职称人员总数的46.4%;
从事经营管理的203人,占11%;
从事养殖业的169人,占9.2%;
从事生产加工和其它专业的54人,仅占2.9%;
而从事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等专业的一个人也没有。这表明,我市农民职称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较为单一。大多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及其他一些新兴行业职称评定工作滞后,相关专业具有职称人员还是空白,不利于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二是现有农民职称人员在各县(市)区分布不均衡。在9个县(市)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调研统计发现,舒兰市有农民职称人员最多,有584人,占总数的31.6%,而大多数县(市)区在100-400人左右,少一些的不到10人,个别县(市)区甚至还没有。因此,全面加大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解决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单一,促进均衡发展,是下一步工作的任务之一。

(三)虽然具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为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职称评定应有的激励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一大批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如,蛟河市黄松甸镇的刘志国,为促进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就全市而言,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在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中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正如一位有助理技师职称的农民反映所说,“我评上助理职称有4、5年了,该种地还种地,该打工还打工,没觉得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所以,对于晋升上一个级别的职称我不太感兴趣。”还有一种现象是农民有的建场办厂、务工经商、带班传技,还有的出国当专家,却因为农民身份、没有职称、在社会上没有得到认可,常常不被人看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身能力水平、专业特长的发挥。所以,如何发挥好已有职称农民技术人员的作用;
如何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之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今后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组织管理方面来看:

(一)虽然有农民职称评定实施办法,但已不适合当前的形势及职称评定工作的需要

早在1997年,我市依据国家人事部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情况,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评定的范围对象,评定条件及相关问题,使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有了依据,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大规模地部署并开展了全市范围的职称评定工作,使一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但是,随着国家和省、市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和农村面貌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农民已从土地中走出来从事多种生产和经营活动,特别是随着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原有的《实施意见》中的评定范围、专业设置、评定条件及有关规定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亟待出台新的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定政策办法。

(二)虽然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已开展多年,但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

自1997年算起,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已进行了近10个年头,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组织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一是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各级人事部门依据其职能一直在组织实施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而市科协等单位则按照条条的安排部署,也组织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出现了多个部门管的现象,给基层单位带来了混乱,不知所从。二是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没有纳入全市的人才评价体系。由于重视程度不高,一直以来农民职称工作游离于人才评价体系之外,无论是研究制定工作计划还是部署人才工作时,没有将其纳入视野,处于可有可无或者是可搞可不搞的状态。三是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尽管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断断续续在开展,但前紧后松,开始的前几年抓的比较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忽视,缺少连续性,没有象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那样制度化、经常化。各县(市)区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开展也不尽平衡,有的县(市)区开展三、四次,有的开展一次,有的因某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展,由此造成各县(市)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差距较大。

(三)虽然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单位和农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宣传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各县(市)区虽然按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始终处于对上级的安排不得不抓的状况,对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乡镇没有专人抓,认为给农民评职称好比给盲人戴眼镜,看上去漂亮了许多,实则是“花架子”,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一些农民技术人员更是片面地认为,评职称与不评职称都一样,我该干啥还干啥,也没有什么实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识到为农民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意味着其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业绩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没有认识到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是应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是“领头羊”,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四)虽然评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但评后管理和使用工作不到位

近十年来,各县(市)区都评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职称,人数不断增加,队伍不断扩大,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民职称评定之后的管理和使用还是一个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仅有的一些待遇也难以兑现,使农民技术人员没有切实感受到拥有职称的优势所在,导致了对申报评定职称没有积极性。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重评定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绝大多数农民职称人员的技术档案没建立,相关资料没有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
后续的业务知识培训也没有及时跟进,直接影响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没有把农民职称评定引入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各环节中,相互脱节,农民职称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建议对策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农业在全市的产业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县(市)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将更加突出。针对全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规范和加强全市的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农民技术人员评定职称,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与关心,可以让他们看到学科学、用科学、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光明前途;
也是对从事农村专业工作的广大农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出的公正评价和肯定。通过为农民评职称可以发现农村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后备干部,有助于知识缺乏、消息闭塞的农民群众寻找发家致富的“路标”和带头人,有助于带动、加速农业科技、农村文化以及农村文明的发展进步。为此,各级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本身要提高对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各县(市)区及乡镇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要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向广大农民技术人员宣传和讲解开展农民职称评定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使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农民自身都深切感受到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给农村发展和农民技术人员本身带来的好处,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拥护,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同时,在宣传中还要告诉广大农民技术人员,农民职称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有所区别的,它只是一个技术称号,尽管给予一些待遇,也仅限定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与自身的物质待遇是脱钩的,取得职称后要获得更好的物质利益,必须面向市场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从市场中寻求和实现自身价值。

(二)制定相应办法,加强和规范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适应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农民技术人员的创业领域不断拓展,迫切要求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做出科学评价的新形势,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我市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紧密结合我市农民技术人员的实际,起草制定《吉林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对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范围、标准条件、评定方式、申报评定程序以及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解决过去农民职称评定范围过窄,专业类别单一,评定条件不灵活,权利义务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使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加强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农民特点,科学组织实施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针对过去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事部门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搞好相关政策办法的制定及综合协调指导,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农业、牧业、科协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县(市)区还要根据相关要求组建专门的农民职称评定组织,负责职称评定材料的审核和评定工作,挑选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公道正派的人员担任评委,确保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质量。

二是服务为主,简化农民职称评定程序。在农民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着“服务为主,程序简化”的工作方针,简化不必要表格的填写和不必要的评定程序,免收相关费用,减少农民的负担,为农民技术人员申报评定职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注重实绩,科学把握农民职称评定标准条件。针对农民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实践技能强的特点,在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条件的设置上应“重实绩、轻学历和资历”,把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广应用实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所做出的贡献及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真正体现出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农民职称评后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技术档案,跟进评后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服务,建立农民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档案,对农民技术人员每年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存入本人档案,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以增强他们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压力和动力,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专业技术 评职称 工作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五篇】 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精选5篇) 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