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要点 >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不足及勘察要点

发布时间:2022-12-08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系作者通过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针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岩土工程施工实践, 提出了解决措施 ,以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完善措施 解决方法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地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岩土工程勘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地质工程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购置先进设备;低价中标使许多地质工程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许多与工程密切相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1 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特点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1.2 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自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1.3 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1.4 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

1.4.1 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出适宜性的技术论证;

1.4.2 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

1.4.3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工方法的建议;

1.4.4 对拟建场地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岩土加固(基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并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监控施工质量;

1.4.5 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

1.4.6 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1.4.7 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

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

1.5 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5.1 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1.5.2 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1.5.3 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下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2 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 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 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年版)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 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 按其要求勘察, 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 设备荷载很大, 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 需用桩基, 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 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 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 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 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 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2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2.2.1 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导致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2.2 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 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 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2.3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清楚具体工程条件, 不具体研究分析, 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 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近年来, 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 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3 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3.1 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 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 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 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 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 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 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 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 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 勘探间距应加密。第三是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 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 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 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 统一编录形式, 避免各行其是, 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 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3.2 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 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 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 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 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 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 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 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 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 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 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 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 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3 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 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大量地布置静探孔, 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 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 既能帮助准确分层, 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 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 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不适宜静探, 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 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 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 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而不适用于碎石土, 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 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 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 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 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 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 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任何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年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西部探矿工程, 2006(3):

[3]刘玉荣.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 J] .宁夏工程技术,2006,5(1)

[4]李清芝. 潘广灿. 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17(3)

推荐访问:岩土 勘察 要点 工程勘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