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2-09-22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9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XX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9篇

篇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 XX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分析当前 XX 市XX 区发展存在的短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转型提质”路径,通过深入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共享发展战略,优化社会服务供给;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勇当 XX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奋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XX 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到 XX 视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

 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中共 XX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指出,XX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格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端突破、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支撑。当前 XX 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拐点,虽然确立了旅游业主导地位,但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三次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体现,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地方政府开展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高质量发展涵盖了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等多个层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要推动一地发展向高质量迈进,必须首先做到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总体而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用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概括:

 (一)经济结构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的占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等。第三产业具有生产与消费统一,点多面广、小型分散、易于吸纳劳动力的特点,对解决就业、开辟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支撑、消费驱动、第三产业壮大的经济形态,具备总体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可持续性增强的特点,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未来随着产业分工的再深化,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服务业还将迎来快速发展、深度发展的时期。

 (二)动能转换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每万名就业人员 R&D 人员全时当量、R&D 经费与 GDP 之比、企业 R&D 经费支出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与 R&D 经费之比、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文旅文创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等。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条件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要素数量红利正在消失,未来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方式和提高科技化水平来提高要素生产率,才能够攻克这一关口。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引擎,才能够较好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时,提高发

 展质量需要将良好的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三)绿色发展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万元 GDP 能耗、空气质量指数(AQI)、地表水质量指数(WQI)、污染源监控指数(PMI)、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等。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同样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切实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在产业模式上可实现高循环,在资源利用上可实现高产出,在污染治理上可实现高效率,在生态产品上可实现高供给。

 (四)民生幸福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市民幸福指数、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等。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双向互动,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又能够促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和民生获得感的增强。通过经济发展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当前 XX 市 XX 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照高质量发展四项核心指标的要求,结合 XX 市 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在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生态环境、民生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一)产业结构不优

 尽管 XX 市 XX 区三次产业结构由 XX 年的 X:40.5 调整优化为 XX 年的 X,但与先进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XX 市 XX 区为 X%,低于全国 X 个百分点,还有提升空间。农业方面,产业化程度低,优质品牌少,生产模式不优,全区共有耕地 X 万余亩,但蔬菜、水果等产业基地仅 X 万亩,规模化经营率仅为 X%。工业方面,企业利润偏低。XX 年,XX 市 XX 区规上工业利润总额 X 万元,仅排 XX 省第 XX 名;规上工业增加值 7.7%,仅排 XX 省第 X 名。XX 市 XX 区规上工业企业个数与 XX市 XX 区同为 X 个,但是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却是 XX 市XX 区的 X 倍之多。服务业方面,多为餐饮、住宿、零售、

 批发等传统行业,市场趋于饱和、发展层次较低,新兴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文化服务行业尚未形成气候,整体发展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产业链不完善,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为主的模式上,游客在乐停留天数仅 X 天,远远低于 XX、杭州等旅游城市。

 (二)

 动能转换偏慢

 传统增长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支撑力度不够。从科研投入来看,XX 年,XX 市 XX 区全年科研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 1.1%,低于全国(X%)、XX 省(X%)的平均水平,与省内的 XX(X%)、XX(X%)等先进市州差距相当明显。XX 市 XX 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有 X 件,低于全国(X 件)和 XX 省(X 件)。从培育新兴产业来看,XX 市 XX 区工业企业多为传统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科研投入较低,缺乏高技术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展滞后。XX 市 XX 区 X户规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仅 X 家,占比仅 X%,XX 年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僅占规上工业的 X%,低于 XX 市(X%)近 50 个百分点。

 (三)环境质量不佳

 大气质量方面,中心城区及周边燃烧高污染燃料、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对全区大气质量影响严重。XX 年实际优良天数仅为 256 天,优良率仅70.7%,连续两年未完成 XX 省、XX 市下达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方面,XX 市 XX 区境内“七河”中仍有 4 条是劣Ⅴ类水质;21 座水库水质总体较差;中心城区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要。危险废物和土壤污染方面,处置能力不足,大量机动车危险废物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未得到有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还处于建设土壤监测网络阶段,尚未开展采样监测和全面治理。

 (四)群众获得感不强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XX 市 XX 区内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学位严重不足,欠缺学位分别为 X 个、X 个、X 个,大班额现象突出,仍有大班额 X 个、超大班额 X 个。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人口激增的肖坝片区至今没有一所公办中小学,适龄儿童就学难问题严峻。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城乡不平衡现象突出。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区二级以上医院,全区共有医疗床位 X 张,而乡镇卫生院仅有床位 X 张,占比 29%,区内仅苏稽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要求。社会治理水平不高。中心城区“买菜难”“停车难”等问题突出,主城区范围内存在大约 3 万个车位缺口;农贸市场规划建设

 滞后,占道经营、“以街为市”现象严重。在 XX 年 XX“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问卷调查中,市民对 XX 市 XX 区实现美好生活公共服务满意度仅为 X,总体评价为“一般”。

 三、关于 XX 市 XX 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的思考 中共 XX 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将加快发展以 XX、德阳、XX为区域中心城市的 XX 平原城市群,支持 XX 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XX 市 XX 区作为 XX 中心城区,应立足自身在交通区位、文旅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与 XX 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勇当 XX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奋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一)深入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反映了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围绕 XX 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战略目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1.构建三产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要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农业做精、工业做优、服务业做强”,以项目为

 抓手,抓好三次产业优化发展,优先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合理提升三产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聚焦中心城区 80 余万人的“米袋子”、“菜篮子”,打造都市农业、精品农业;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依托比克电池新能源汽车、华构住工、长药搬迁等项目,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工业;深入对接 XX 市委、市政府“1+4+3”产业集群体系,主动承接好“1”所承载的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构建包括休闲度假康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业、商务会展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决贯彻“文旅融合、旅游兴市”,围绕 XX 市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峨眉河湿地、竹公溪湿地、绿心公园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全域旅游核心区;突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住 XX 省委将 XX 市确定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带来的战略契机,紧紧围绕 XX 市委、市政府“一心、五带、两片”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结合 XX 市XX 区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优势产业,推动与周边县市主导产业良性互动和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主城区产业服务中心。按照“一总部三基地”的工业布局,推动工业企业

 有序疏解和集约化发展,在 XX 市工业集中区及其延伸地带,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并稳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北部湾汽车奥特莱斯等项目,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产业中心。抓住 XX市委、市政府构建“一区六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的契机,高质量建设现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区,重点打造以土主、茅桥、剑峰为核心的东部生态农业提升片区和以平兴乡、悦来乡为代表的农旅结合特色片区,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围绕 XX 市 XX 区作为 XX 平原、XX 和 XX 三个经济区结合部、XX 南向发展“桥头堡”的重要地理位置,制定完善“1+N”政策支持体系。在用好 XX 一线城市建设、天府新区大建设发展红利的同时,构建“政策洼地”,吸引更多资源、优势产业向 XX 市 XX 区集聚或转移,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1”是以《XX 市 XX 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总纲,围绕 XX 市 XX 区经济发展主攻方向、产业转型重点难点等,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杠杆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引擎转换。“N”为根据服务业、旅游业、总部经济、人才引进等需要制定的 N 个专项扶持政策,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改革手段破除经济发展各类制约,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XX 市 XX 区作为 XX 省科技创新示范区和 XX 平原经济区联接 XX、XX 两大经济区的“桥头堡”,要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和主动开放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1.坚持改革为先。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领各个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推进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和 XX 省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通过“一窗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实现最多跑一次,构建招商引资政策高地,实施“服务招商”“精准招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2.融入开放格局。按照中共 XX 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思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彰显 XX 市 XX 区区位优势的开放高地。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天府新区、XX 省南向开放战略等开放格局,通过错位发展全力获取天府新区的发展红利。利用 XX 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提升 XX 市 XX 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围

 绕 XX 市构建南向物流集散地战略布局,依托航空港、XX港、高铁动车所等项目,承接 XX、联动 XX、辐射 XX,将XX 市 XX 区建设成为 XX 平原经济区铁海联运、通江达海的南部枢纽。

 3.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推动苏稽新区大学城建设,不断聚集...

篇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区民营企业 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XX 区的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已成为全区创业就业的主渠道。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应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支持民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XX 年 11 月 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

 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为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XX 区的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全区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XX 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XX 区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截至 XX年X月底,全区企业新增 X 户,同比增长 X%。企業总量达到 X 户,同比增长 X%。民营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X%。XX年,全区 X 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 X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X 亿元,实现利税 X 亿元。XX 区的民营企业创造了X%以上的税收,X%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X%以上的就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X%以上。XX 区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总体来看,XX 区民营经济已经呈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 X XX 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XX 区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在大力营造支持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浓厚氛围的同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配套出台制定人才强区新规十一条和人才绿卡政策,加强与中国科学院 XX 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及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每年表彰奖励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区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 5000 万元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占比分别在 87%、90%、X%以上,依托民营企业建设国家和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等,共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X 个,工程实验室 X 个,企业技术中心 X 个,博士后工作站 X 个,院士工作站 X 个,占各类创新平台总数的 X%。“神威”“华泉”“ZK”等中国驰名商标 X 个,XX 的驰名商标个数在石家庄市排第 2 位,民营企业占了 X%。

 (二)民营企业已成为 X XX 区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刚性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

 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XX区民营企业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健康、特种装备及专用车等产业链、价值链方面,展现出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XX 区坚持把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通过“腾笼换鸟”淘汰低效产业,引进高端技术产业,以“百企转型”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发展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转化率,打造园区发展新引擎,不断加快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提档升级。同时,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的对接融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安瑞科配套产业园、潘城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浙商机电产业园三大“园中园”已开工建设,引进了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技术交易大厦科技孵化器项目等一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XX 区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 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巩固,民营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因素不容忽视,如不能尽快有效予以解决,就会严重挫伤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效益。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非常突出

 据调研了解,除神威药业集团等少数几个上市公司外,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这一突出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持有惜贷和慎贷的态度,再加之担保抵押机制不灵活,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不到位,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非正式渠道筹资等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时有发生。银行贷款的门槛高,需要抵押物,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不具备上市融资条件,致使企业融不上资,流动资金难以周转,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创新、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的甚至错失最佳发展机遇。

 (二)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XX 区民营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曾经是医药、铸造和纺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是低质粗放型经营管理,在如今环保大环境的严苛压力下,高污染的铸造业全部停产;纺织业由于设备简陋,环境不够优化,环保不达标,大部分企业停产,只剩下少数几家,效益也不容乐观;过去在 XX 引以为傲的医药行业,目前只剩下 50%厂家在生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XX 区民营企业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健康、特种装备及专用车等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因素。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创

 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仍处于家族式、家长式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模式和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许多高端人才愿意去国有企业和大中城市,不愿意到小县城来工作,更不愿意到小县城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有的即使能招聘来,却留不住。许多民营企业家反映,他们急需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技术,而最大的困惑是缺少对接渠道。

 (三)中高端市场供给明显不足

 XX 区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生产的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卖不上价,企业效益低下。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民营企业又生产不了,提供不上,造成中高端市场供给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受全球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总体市场需求不旺,市场预期和信心受到影响。

 (四)个别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

 XX 区通过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机关效能革命,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极少数基层工作人员仍然存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的问题,门好进了,脸好

 看了,可是办事效率仍待提高,仍需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三、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支持民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且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当务之急是完善措施、强化服务,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减阻力、添助力、增活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 XX 区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最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并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发挥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为符合条件

 的中小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有了政府做担保,银行贷款就托底放心,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通过率就会大大提高,还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大对担保公司的奖补力度,鼓励担保公司为更多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第二,尽快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政府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并动员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纾困基金,以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绿色生态环保的重点骨干民营企业为主要对象,在企业出现短期流动性风险时予以必要救助。

 第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对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好、资金暂时困难的企业,做到稳贷、续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支持企业发展。

 (二)多管齐下留住人才,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XX 区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多次各类人才招聘活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那么,如何把人才留住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是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待遇、提供技术入股等方式,以事业留人,以发展留人,以关怀留人,让人才拥有

 更多的归属感,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并逐步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二是提供人才安居保障。政府出资兴建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自主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要尽快出台鼓励和吸引各方面人才来 XX 就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外地户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来 XX 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十二个月的,在 XX 区买房时,政府和企业可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补贴。

 三是落实好现行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的科技投入,构建有效的研发机制,提高研发水平,降低运营成本,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民营企业要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力度,从过去的低质产品向高质量提升,拓展中高端市场。

 一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民营企业应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推广清洁、高效、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升產品产业链水平,使经营范围向高、新领域转变。坚持在创新发展、科技进步上发力,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将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变管理为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优环境、减负担、解难题、增动力,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理念,提升服务软实力,打造服务软环境。积极推行“容缺审批”工作模式,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推进和实施网上申报、不见面审批、证件快递,让数据多跑腿,让

 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实现企业“零跑腿”。利用好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发布供求信息,宣传企业、包装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各种世博会、博览会、推介会,全面展示企业产品和企业实力,签订更多的订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每年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营造支持、服务、尊重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亲”上加“清”的良好政商关系,以此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二是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积极为企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建好对接平台,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与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市场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吸引更多京津冀科技成果来 XX 孵化转化。进一步搭好银企对接平台,定期供需见面,消除金融机构顾虑,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三是全方位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有关职能部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把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好务作为应尽之责,既服务到位又拿捏好分寸,做到帮忙不添乱。把现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畅通诉求渠道,听取企业家意见建

 议,制定行之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培训会、到先进企业或地区学习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严禁环保“一刀切”,在大气扩散条件差雾霾严重情况下,实行错峰生产,对超低排放企业免于错峰生产,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篇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滕州市中小企业局

 在当前新形势下,为切实了解和掌握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完善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有关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中小企业局由局长牵头,组织两个调研组,于 6 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 21 个镇街,220 多个企业,36 个特色产业村,60 个创业示范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察看现场、座谈、互动交流、填报调查表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我市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认真听取了镇街负责人和部分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这次全市范围的调研活动,各镇街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绝大多数镇街能够认真准备、积极配合,使这次调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围绕“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这一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

  形势、国内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等不利因素,解放

 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在突出重点项目、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要素制约、建设发展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

 企业门类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0 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民营经济单位 94530 家,其中中小企业9210 家,注册资本金 194 亿元;个体工商户 85320 家,注册资本金 37.3 亿元。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其中二产企业占总数的 62%,三产企业占总数的 38%;二产收入占总数的 71%,三产收入占总数的 29%。中小企业主要形成机械、化工、建材、能源、食品医药、轻工制造、纺织、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安装等十大产业,三产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饮食服务、地产开发、旅游会展、中介服务、修理、家政等十二个行业。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新发展经济单位 6427 个,其中新发展中小企业 589 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 5838 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62 亿元,同比增长 23%;完成增加值 278 亿元,同比增长 21%;实现税金 25 亿元,同比增长 24%;利润 90亿元,同比增长 21%;固定资产完成投资 82 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从业人员 3.5 万人。

  区域优势明显,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壮大。我市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等优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大型企业,

 延伸产业链条,扩展产品协作配套,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主要有龙泉机械机床、木石煤化工、鲍沟玻璃深加工、东沙河童车童床、大坞精细化工、西岗苯制品、张汪木材加工、滨湖禽蛋制品、级索太阳能、荆河机床零部件基地等,集群企业超过企业总数的二分之一;集群企业去年主营收入达 1080 多亿元,占中小企业总收入的 50%以上;集群税收去年达 26 亿元,占税收总额的 61%。其中机械机床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58.8 亿元,同比增长 37.4%,煤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 147.1 亿元,同比增长 16.6%。同时,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也在迅速成长,以东方钢帘线为龙头企业的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2 家,到 2015 年,预计汽车配套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20亿元。以山东依耐特硅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硅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已发展集群企业 25 家;以鑫迪门业为龙头的门业产业集群已初现集群效应,目前,我市从事门业生产的企业已达 4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3 家。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每个镇街都培植了 1-3 个特色产业村。荆河孙楼的机床配件、善南五里畈的机加工、洪绪龙庄的塑料制品、姜屯李店的松花蛋、东郭屯里村的食品加工、南沙河崔庄的粉条加工、羊庄陈村家具加工等特色产业村,均形成

  明显的地方产业特色,特色产业村加工业收入占当

 地居民收入的 70%以上。

 主体作用凸显,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力量。目前,在我市县域经济构成中,二、三产业的主体地位已被民营经济所占据,呈现出以多元化、多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据调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单位已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 98%以上;2010 年,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46 亿元,同比增长 23%,占全市 GDP 的 74%;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完成税收 42 亿元,同比增长 29%,占全市税收总额的 84%。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提高我市 GDP 总量,增强市、镇街财政实力的主要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截至 2010 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共安臵从业人员 72 万余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 70%;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 18660 元;城镇居民来自中小企业的收入为 12163 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9%;农村居民来自中小企业的收入为 5316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5%。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 4/5都流向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

  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要载体和城乡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以“转调”促升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去年以来,经过转方式、调结构,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逐步向新型化、多元化推进,整体结构趋向合理。传统优势产业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开始从资源型向资源深加工型转变。新兴产业成长迅速。目前,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由当初的 2 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今天的 18 家,产品由单一组装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到生产太阳能毛坯管、真空镀膜管、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光伏产品等 30 多种产品,真空镀膜管的产量由开始的 1.2 万支发展到 280 万支,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 11.2 亿元。电子电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二是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进入今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淘汰“三高一低”产品 620 余种,引进、开发新产品 1279 种。从调研的企业来看,从事新产品生产的企业占 48%,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 59%。在全市 136 个过亿元重点项目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项目 106 个,占项目总数的 78%,其中神达聚丙烯、威达数控镗铣床、亿诺轮胎、海能载重子午轮胎等项目投资都在 10 亿元以上。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使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明显增强。

  对沂堂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皮启武

 近年来,沂堂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陶瓷重镇、经济强镇”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招商

 引资,走工业兴镇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第十期中青班学习计划的要求,结合 11 月 19日至 23 日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异地培训学习的感觉,近日对沂堂镇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沂堂镇位于苍山县东北部,离县城 18 公里,东与临沂高新区、罗庄经济开发区相邻,距东 206 国道 300 米,京沪高速罗庄出口5公里,临沂飞机场30公里。全镇总面积75.45平方公里,辖 32 个行政村,4.3 万人,6.3 万亩耕地。2006年,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 240 家,其中规模企业 16 家,完成产值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000多人。

 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镇驻地及东部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生化、陶瓷、新型建材、蔬菜食品、畜牧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生化产业龙头企业为天发生化公司,主导产品硫酸软骨素,全部销往美国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预计 2007 年实现销售收入 1.2 亿元,上缴税金 480万元;陶瓷产业是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分为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两种。日用陶瓷企业主要有福顺、祥瑞、天丰、龙岳、展华、丰润等 6 家,其中天丰精瓷畅销国内各大城市、东南亚各国;建筑陶瓷主要有双森、华伟、巨昌等 3 家企业。目

 前,丰润、

  巨昌 2 家陶瓷企业因资金问题处于停产状态,双森建陶是今年新上项目,项目总投资 8000 万元,自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 4 个月时间,建成了江北最大的环保型高档内墙砖生产线;新型建材产业是最具有潜力的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企业有天美、奥宇、永福、金华等 6 家;蔬菜食品产业是发展较早的民营企业,龙头企业有荆华、力发等 9 家蔬菜保鲜贮藏企业和颐馨园食品 1 家饮料生产企业,颐馨园食品公司因企业手续及资金问题处于停产状态;畜牧养殖产业主要是以山东六和苍山第一养殖厂为龙头的肉蛋鸡养殖业。

 目前,全镇拥有日用陶瓷生产线 8 条,建筑陶瓷内墙砖生产线 6 条;全镇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为硫酸软骨素 400吨、日用陶瓷 1 亿件、内墙砖 800 万平方米、页岩砖 2 亿块、纸面石膏板 2000 万平方米、蒜苔贮藏 700 万斤、肉鸡出栏100 万只;有 3 家民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4 家民营企业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解放思想,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沂堂镇位置独特,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曾有过乡镇企业的辉煌,创造过“远学江南,近学罗庄,全县经济学沂堂”的颠峰时刻。前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过去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辉煌不再,与周边乡镇相比出现了较大差距。围绕再造沂堂经济新辉煌这一目标,近年来,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今年 3 月份,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成立以来,通过多方走访了解镇内外知名人士,与企业老板座谈,深入企业调研。分析认为,沂堂要想

  实现经济的二次腾飞,必须立足当地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走工业兴镇的路子。

 强化领导,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经贸、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经济发展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到办公室工作,专门为企业搞好服务;二是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建立了年度考核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将民营经济发展与干部工资、评先树优直接挂钩;三是设立外商投拆中心,由分管民营经济的副镇长具体负责,对出现的“三乱”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四是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企业进行视察,与企业老板进行座谈、

 交流,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投资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

 招商引资,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增加民营经济投入的主渠道,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发挥当地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条件,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策略,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几年来,先后引进了投资过 1000 万元的项目 14 个,投资过 500 万元的项目 8 个,投资过 100 万元的项目 60 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 4.5 亿元,切实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

 培植骨干,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和拉动。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工业立镇、工业兴镇”的战略思想,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措施,做大做强规模企业,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天发生化、双森建陶、天丰瓷

  业、福顺瓷业等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挂牌保护,定期听取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意见,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吸收发展快、参政意识强的个体工商户参政议政,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今年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有 3 名企业负责人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3 名企业负责人推选为县政协委员,4 名企业负责人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

 发展园区,增强对民营经济的承载力。积极创造条件

 与临沂高新区、罗庄区和神山工业园区搞好对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苍山东部民营经济发展隆起带和集聚区。目前,沂堂工业园区总面积约为 9 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850 万元,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园区道路交通框架,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气等“六通一平”,入园企业达到 75家,其中规模企业 11 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8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4.2 亿元。

 优化环境,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洼地”效应。一是通过大字标语、媒体推介、专题招商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治安防范能力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沂王线、俄北线、泉重路、环镇路等重要交通道路的硬化工程,大大改善了境内基础设施条件;四是通过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环境的优化,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打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桎梏”。目前,巨昌建陶、颐馨园食品、丰润瓷业等企业因资金问题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正常运转。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

篇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于忠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刘 胜

 为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民营经济大会精神, 促进忠县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结合忠县实际, 笔者通过走访、 座谈、 书面调查等形式, 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 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县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民营经济”的理念,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 民营富县”战略, 出台“工业十条”的《决定》, 工业及非公经济发展“两个规划” , 工业、非公、 园区建设“三个意见” , 扶优扶强、 目 标考核、 经营管理奖励和资金使用及监管等“五个办法” , 连续开展工业发展和全民创业等系列主题年活动, 实现了民营经济的“增量提质 ”。

 2011 年,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76.5 亿元, 占全县GDP 比重达到 55.9%; 入库税金 5.5 亿元, 对财政的贡献率达 34.3%; 从业人员 17.18 万人, 劳动报酬 30.44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6.97 亿元, 增速达 76%; 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 2.8 万户, 其中民营企业 2928 户, 新发展微型企业 780 户, 全民创业指数达到 273; 今年 1—5 月 , 全县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36.75 亿元, 从业人员 17.26 万人,劳动报酬 16.57 亿元,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7.17 亿元; 新增民营经济活动单位 2853 户, 其中:

 新发展民营企业 417户。

 一是始终坚持同等待遇。

 同等待遇是确保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

 秉承准入一律平等、 支持一视同仁、 服务公平对等的原则, 思想上重视, 举措上落实。

 积极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 出台并完善我县《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解决了政出多门或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通过贷款贴息、 保费补助、 出台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奖惩办法等有效措施, 引导银行增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额度, 降低授信门槛, 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享受银行贷款资金。

 在专项资金、 土地供应、 能源保障等资源配置方面, 对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 坚持将就业、 税收、 产值等与资源配置直接挂钩。

 在企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等人力帮扶上, 对重点企业不分行业和所有制形式, 全部纳入定点联系帮扶对象。

 在考核考评上, 每年安排 200 万元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者和创业典型予以重奖,2011年获重奖的企业家和创业典型中,民营企业家占 79%以上。在招商引资上,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同等享受招商引资的土地供应、 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

 二是始终坚持内生外引。

 内生外引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 。

 恪守抓大不放小, 喜新不厌旧的原则, 积极发展本地企业, 大力招商引资, 做大县域经济总量。

 在企业培育方面, 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战略加快建设库区工业高地的决定》 和《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实施办法》, 财政每年落实不少于 2000 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评定出的成长性好、 市场空间大、 经济效益高、 引领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和明星企业, 实行动态管理、 梯度扶持, 在技术创新、 新建项目 、 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促进企业快速扩张。

 近五年来, 累计实施工业新建及技改项目 60 余个,完成工业投资近 100 亿元,星博化工、 天地药业、 云河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 营造“想创业、 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

 财政每年落实不少于 1000 万元的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以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等方式,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培训、 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

 加快发展微型企业, 严格执行微型企业“1+3”资金扶持办法, 深入实施标杆微型企业培育工程, 形成了“微升小、 小升中、中升大”的梯度发展格局。

 在招商引资方面, 坚持“以全民招商为基础、 组团招商为主体、 专业招商为重点”的思路, 依托资源禀赋, 瞄准重点区域、 重点行业, 着力招大客商、引大项目 , 打造农副产品加工、 新型建材、 装备制造、 能

 源化医及服装轻纺、 电子信息为主的“4+2”集群产业。

 近五年来, 相继引进海螺水泥、 海口 制药、 东北特钢、 浙江金龙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20 余家, 完成工业投资 45 亿元。今年 1—5 月 , 成功引进高级商旅车改装、 车用座椅、 汽车空调等重大项目 5 个, 协议投资 3.4 亿元; 在谈项目 5 个,计划投资 4 亿元。

 三是始终坚持夯实平台。

 筑好巢, 才能引凤。

 平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石” 。

 夯实园区平台方面, 抢抓“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建设机遇, 按照一园多区、 产业集群, 用地集约、产出高效, 生活设施、 商业设施配套的总要求, 规划建设30 平方公里移民生态工业园, 建成 6 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框架, 建成标准厂房 5 万余平方米, 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路网、 水网、 电网、 气网、 信息网保障, 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作用初步显现。

 截至 2011 年底, 已入驻企业 23 户, 实现工业产值 50.6 亿元, 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85.6%, 工业增加值达 16.2 亿元, 解决就业人员 9500 人。

 夯实创业平台方面, 积极支持各乡镇创建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打造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 做大做强忠州金天门、 白石长寿河、 拔山星城等创业基地, 积极扶持新立、 汝溪等中心场镇立足本地产业优势, 坚持场镇开发与产业发展并重, 预留企业集中发展土地指标, 盘活各类闲置门面, 集中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集中区、 小微企

 业孵化区, 为微型企业“捆绑式”发展提供良好载体。

 目 前,我县已建成小企业创业基地 3 个, 入驻企业 121 家。

 夯实融资平台方面, 致力打造诚信政府, 全面清理消化政府借贷历史债务, 创优金融环境。

 整合国有资产, 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 增强融资主体和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

 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市中小企业融资超市, 鼓励企业在市股份转让中心( OTC)

 上市。

 进一步健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联合征信平台, 采取财政资金与金融贷款挂钩联动方式, 出台并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比奖励办法, 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加强金融扶持, 大力争取市级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担保机构及企业保费补助等专项资金, 每年在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 200 万元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及保费补助,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 1—5 月 , 全县新增贷款 3.27 亿元。

 四是始终坚持优化环境。

 良好的环境, 是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沃土” 。

 忠县坚持“兑现比承诺更重要” 、“没有不能办、 只有怎么办”的招商服务理念, 大力打造低物流、 低税费、 低要素、 低融通、 低物业、 低人际交往成本的“六低环境” 。

 全面清理有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切实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市场门槛。

 建立企业服务中心, 健全维权投诉和投资服务代办制度, 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

 实施点对点联系和帮扶, 落实解决企业困难督查行动, 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强化“一月 一统计, 每季一分析、 半年一督查、 全年一考核”的运行监测体制。

 坚持重点项目 暨招商引资工作季度联席会、 工业( 民营)

 经济季度分析会、 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会“三大例会”等制度, 全面研判形势, 科学制定对策, 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1 年, 共召开重点项目 暨招商引资工作季度联席会 5 次, 工业( 民营)经济季度分析会 4 次、 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会 4 次, 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50 余件,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是始终坚持依法管理。

 依法管理, 是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

 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强化法律监督, 妥善处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 整治民营企业周边环境, 严厉打击破坏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 营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

 加强民营企业规范化建设, 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营企业运作机制, 指导企业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诚信依法经营,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贡献社会、回报社会。

 2011 年, 全县民营企业共为扶贫济困、 定点帮扶、 光彩事业等社会事业捐赠 1300 余万元,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以忠县为例,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不大, 民营经济总量偏小。

 我县民营企业虽有 3113 家, 但 2000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 41 家, 民营经济仅占 国 民经济的55.9%,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由于我县地处两翼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生活环境、 个人成长空间等方面不及沿海和重庆“一圈”等发达地区, 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目 前, 全县民营企业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不足 200 人。

 三是民营企业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十分落后, 产品档次低、 附加值不高。

 目 前我县民营企业除少部分有一定规模, 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

 部分企业厂房简陋、 设备落后、 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 管理粗糙、 产品质量差、 污染较重、 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

 四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品牌效应不明显。

 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逐步健全, 经济竞争日 趋白 热化的情况下,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在价值链的分配中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 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求生存, 发展难以为继。

 截至 5 月 底, 全县民营企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仅 21 项,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仅有 6 个, 其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仅有 1 个, 中国名牌产品仅有 1 个。

 二是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重大项目 布局较少。

 很长一段时间内, 库区过去较长时间处于“不三( 三峡省)

 不四( 四川省)”的区域发展形势中, 国家基本上无大的投入,资源、 资金等经济发展要素资源大量外流, 造成产业基础薄弱。

 三峡移民工程期间, 库区区县集中人、 财、 物实施移民搬迁安置, 对产业投入较少, 加上地理环境、 区位交通、 资源禀赋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市级重大项目 布局库区不多。

 同时, 建设用地等指标有限, 园区承载平台建设滞后, 重大项目 引进和落地较为困难。

 三是民营企业不公平待遇仍然存在。

 在具体的立法和政策中还残留着不少对民营经济不公平的待遇, 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市场准入方面, 虽然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等九大领域, 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人、 财、 物等方面的实力不够, 实际上仍被拒之门外,且部分行业仍然存在保护主义。

 在赋税方面, 个人独资企业难以享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一方面又向企业主征收个人所得税, 双重税制不符合公平待遇。

 在企业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 且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

 另外, 虽然在成文的贷款政策方面, 对于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基本上做到了一视同

 仁,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仍有相当的顾虑和限制。

 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也受到限制, 争取上市非常困难。

 目 前,库区民营企业上市比例不足 1%, 为解资金紧张之急, 往往采取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还贷压力较大。

 三、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消除体制障碍, 营造平等准入、 公平待遇的竞争环境。

 建议在体制设置和政策制定上, 进一步细化相关细则, 真正建立起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等市场主体完全平等的格局。

 对“一圈”和“两翼”实行平等的政策支持, 促进全市区县均衡发展。

 在市场准入上,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放宽经济管制, 限制垄断, 特别是行政垄断, 允许民营企业自由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 9 大领域, 切实消除“玻璃门” ( 看得见进不去)现象, 保护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 实行低成本扩张。

 在制度设计上,废除或修改完善不符合非公经济发展“新 36 条”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如审批互为前置、 门槛设置过高、 执法苛求等, 有效破解制度设计制约,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在政策扶持上, 建立全市民营发展专项资金, 通过贷款贴息、 资本金补助等方式, 在技术创新、 新建项目 、 节能减排、 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梯度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

 重大项目 , 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重点项目 加快建设, 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二是要合理统筹安排, 有效破解库区产业基础薄弱难题。

 三峡库区历经了清库关闭大批民营企业的阵痛, 比如忠县, 在三峡移民期间, 关停并转 101 家工矿企业,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近年来,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 民营富县”战略,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 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 目 前已初步建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 新型建材、 装备制造、 能源化医及服装轻纺、 电子信息等为主的“4+2”产业体系, 但全县产业基础仍很薄弱。库区大部分区县都存在类似情形, 市委、 市政府应将更多的重大项目 及其配套产业布局库区, 如主城重大产业项目转移, 汽车配套产业等, 有针对性地将市级招商引资项目放到库区, 引导央企、 市属国有企业等落户库区区县。

 三是要加大扶持力度, 最大限度支持库区民营经济发展。

 库区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移民安...

篇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推动 x xx 民营经济产业园高质量进展调研状况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 xx民营经济产业园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进展的部署要求,九三学社 xx 市委员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市发改委、市工信局、xx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 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等单位和部门,通过现场调研、座谈沟通等方式,就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园进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 91 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三园〞的进展模式,以 xx 国家级经开区为龙头,重点建设 xx 工业园区,辐射河西堡工业园、xx 区中小企业承载园,生产总值占全市 GDP 的 60%以上,已成为全市经济进展的新引擎、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和改革创新试验田。

 一、民营经济产业园进呈现状 〔一〕进展历程。xx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1988 年 8 月 xx 省最早批准设立的全省 5 家开发区之一,2010 年 3 月由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是全国首批 7 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进展试点和 xx 省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

 示范园,2018 年 1 月省政府批准以 xx 经开区为基础设立省级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探究起步阶段〔8 1988 年-5 1995 年〕。1988 年,xx 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黄河上游 xx 段经济开发试验小区的通知》,批准 xx 市设立经济开发试验小区。虽然当时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但 xx 经济开发试验小区进展势头强劲,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进展,xx 公司借此东风,大力进展集体经济,相继在试验小区建设第三冶炼厂、电线电缆厂、铜材厂、镍钴新产品公司等一批企业,为 xx 经开区随后的进展奠定了产业和企业基础。1991 年,xx 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 xx 黄河上游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建设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同时批准成立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进展定位突出以高新技术为主,为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稳步进展阶段〔6 1996 年-9 2009 年〕。1996 年 5 月,经省上批准,“xx 东区经济开发试验小区〞更名为“xx 省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6 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展确实定》,从经济打算、土地使用、科技开发、建设规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 10 个方面对开发区进展予以扶持,开发区步入了稳步进展的阶段,万方公司、黄河麦芽、xx 亚飞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新材料工业园区启动建设,xx 集团公司三厂区 6 万吨精密铜、1 万吨镍板带、20 万吨离子膜烧碱、5000 吨海绵钛、1 万吨羰基镍、5000 吨羰基铁,新川化工 10 万吨硫酸钾、宇恒镍网

 150 万只圆筒印花镍网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2003 年 7 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了 xx 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08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 xx 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3. 转型升级阶段〔0 2010 年-9 2019 年〕。2010 年 1 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 xx 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 3 月,xx 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三园〞进展模式基本确立,一批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经开区迎来了转型升级的进展阶段。四川新期望、西藏城投、三峡集团、华能集团、上海电气、江苏振新、叶林环保、金拓锂电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化工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利用、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确定成效。由于地处西部内陆的客观环境、改革进展步伐不快的自身因素制约和影响,经济总量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缺乏、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问题在这个阶段日渐凸显,从 2017 年开始连续 2 年 xx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进展水平考核中排名靠后〔2017 年排名 214 位,2018 年排名 210 位〕,被商务部约谈,面临出局的危急,经开区进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4. 高质量进展阶段〔0 2020 年以后〕。2020 年,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在面临摘牌的严峻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将经开区进位提升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整体推动,成立推动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推动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提升进展的意见》〔市委发〔2020〕3 号〕、《关于推动xx 经济技术开发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创新提升进展的若干政策》〔金政办发〔2020〕24 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关于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的意见》,给予了经开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根据市委“两区两城两融合〞进展思路,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数据信息、化工循环、固废利用、生命健康六大主导产业,持续完善要素配套,大力推动招商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进位提升高质量进展。

 〔二〕进展成就。30 年风雨兼程,30 年开拓探究。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坚决的信念和非凡的士气,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市级开发区到国家级开发区的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成就。

 1.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20 年,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0 亿元,同比增长 11.7%;工业总产值 700 亿元,同比增长 16.6%,工业增加值 191 亿元,同比增长 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8 亿元,同比增长22.87%,指标增速排在全省 4 个国家级经开区首位,在国家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进位 63 位,位列 147 位,居全省第 2 位。2021 年,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5.54 亿元,同比增长 14.2%;完成工业总产值987.74 亿元,同比增长 3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8.52 亿元,同比增长 28.5%,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进展态势。

 2. 产业特色更加鲜亮。经过多年的进展,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基本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锂电及智能制造、数据信息、化工循环、固废利用、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2021 年重点推动 40 万吨合成金红石、3 万吨海绵钛、25 万只新能源锂电池、铜箔、镍合金板带材、锂电正极材料、电芯、PACK 等项目,推动形成产业进展集群;以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建成西部首家网络货运平台,入驻 75 家优质物流企业,并主动引进汽车后市场供应链服务云平台,做大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打造数据信息创新产业链。

 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1 年绘制并分批次发布新能源锂电、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数据信息、化工循环等 7 个产业园高质量进展机会清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 24.96 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的 138.7%,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27个,签约金额 86.01 亿元,其中新引进外资企业 1 家,外资企业到达 6 家,年内引进外资 2445 万美元。

 4.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启动实施道路、供水、供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3 个,完成南环路桥、标准化厂房一期等续建项目 2 个,常态化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园区形象品质。以清廉窗口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制度机制 11 项,建立政务服务“看法、标准、效率零差异〞标准,着力打造廉洁

 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项目专员制,全面落实“五个一〞包抓服务机制,全力关心解决项目推动中的问题和困难。

 5.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主动加强与烟台经开区开展合作,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2021 年引进振新光伏、xx 维根、xx 华膳、xx 惠记、xx 高能、法电优能 xx 新能源有外资背景的企业 6 家,外资使用累计达 2445 万美元。主动组织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 188.13 亿元,同比增长 43.2%,占全省 30%以上。主动推动 xx 集团公司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及“保税混矿〞试点项目,搭建吸引国内国际投资的有利平台,推动xx 向国际化方向全速进展。

 二、主要阅历和做法 近年来,xx 经济技术开发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市企融合高质量进展〞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两区两城两融合〞进展思路,以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的先导区、核心区、示范区为目标,聚焦高质量进展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扎实推动 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进位提升高质量进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市企融合新理念。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注重加强干部形势教育,激励干部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深化拓展“两区两城两融合〞。一是敢于解放思想。面对连续 2 年综合考评排名

 靠后被国家商务部约谈的严峻形势,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念。二是树牢进展理念。全面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机遇挑战,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把经开区进位提升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推动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干部树牢“以项目论英雄、以进展论能力〞的理念。

 〔二〕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产业进展新格局。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坚持以规划政策作引领,根据构建“八大进展体系〞、培育“六个产业链条〞、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目标任务,自觉把经开区进展放到全市进展大局中来谋划、定位。一是细心编制“十四五〞进展规划。加强与 xx 集团公司对接沟通,明确进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共同商量编制经开区“十四五〞进展规划和产业进展规划。二是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重点进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化工循环、固废利用、生命健康、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核心区,构建“一区三园〞产业进展新格局。

 〔三〕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招商引资新成效。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进展的“牛鼻子〞抓紧抓牢,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加强与 xx 集团公司战略合作,联合谋划建立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形成联合发力抓招商的强大合力。一是提前布局“十四五〞产业项目。围绕

 全市“1+5〞产业链,成立产业进展顾问委员会,选聘 21 名企业家担任产业进展顾问,共同商量谋划储备“十个百亿级产业链〞项目 160 个,统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认真践行“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服务承诺,全面落实“五个一〞包抓服务机制,切实保障产业项目应开尽开、应复尽复。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设立经开区产业招商局,聘请园区 10 家骨干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招商局副局长,切实发挥以商招商优势。

 〔四〕坚持集约进展,探究园区建设新模式。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在建设进展过程中,坚持绿色、安全、集约进展。坚持新进展理念,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产业集群进展推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一是全面推行绿色招商。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制定化工产业集中区“禁限控〞名目,严格根据规划要求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评审,从产业准入源头杜绝高风险项目入园。二是筑牢安全环保防线。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提升工程,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坚持统筹进展和安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危化环保领域专项排查,全面评估园区安全风险和消防现状,切实营造安全进展环境。

 〔五〕坚持服务导向,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xx 经开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进展的“生命线〞,围绕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生态安全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出实招、用实劲,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完善

 基础设施配套。坚持抓基础保障与抓品质提升相结合,完成以标准化厂房、工业配水、老旧道路改造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 项,推动园区“七通一平〞全覆盖。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打造清廉窗口为突破口,实行“三零〞服务规范〔看法零差异、标准零差异、效率零差异〕和“三无〞评价标准〔过程无障碍、结果无拖延、服务无投诉〕,进一步精简办理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三、面临的问题和缺乏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xx 民营经济产业园〕在快速进展的同时,对标先进地区进展水平,还有确定差距,主要表如今:

 〔一〕产业规模不够强大。园区虽然形成了以 xx 集团公司为龙头,金拓锂电、新融化工、德通国钛、紫金云等为骨干的企业集群,但大多数企业仍处在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截至 2021 年底,园区登记的企业共有1724 家,规模以上企业有 107 家;重点项目产值约 137 亿,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约 3 亿,新能源锂电及智能制造产业产值约 5 亿,数据信息产业产值约 115 亿,化工循环产业产值约 10 亿,固废利用产业产值约 4 亿。企业规模和能级相对较小,支撑和带动产业进展能力还不强,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园区内现有企业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大多数企业从事有色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生产,产品以原材料和基础材料为主,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增

 添。开展下游产品加工制造的企业少,产业链条不长,迂回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

篇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1.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关于发挥统战工作助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 2

 2.县委改革办主任关于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 7

 3.区长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态发言 ................ 11

 4.市委书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 17

 5.县委书记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 21

 6.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发言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关于发挥统战工作助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紧紧围绕凝心聚力这条主线,在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彰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两个健康”的优势作用。

 加强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筑牢“两个健康”的根基

 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打造品牌项目,搭建活动载体,鼓励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持续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大力培树具有“家国情怀”“图强意识”“创新思维”“诚信素养”“劳模品格”“工匠精神”的大连优秀民营企业家。

  注重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教育引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进一步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在及时回应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关切的同时,帮助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开阔视野、了解全局、提升素质、增强信心,主动服务“两个健康”。

 加强企业和商会党建,发挥党组织功能。探索推进工商联党组织领导和管理所属商会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企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基层治理中切实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重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龙头带动效能,引导企业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鼓励支持企业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把党的建设工作同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自身发展有机融合,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引擎”。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督导落实形成做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合力

 完善领导体制机制。把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既明确分工又高效协同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格局。依托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

  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强化组织保障,充实工作力量,定期研究部署、统筹推进落实。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过与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座谈恳谈等方式,沟通有关情况,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解决办法。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畅通商会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

 完善联谊交友制度。规范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联系交往制度,激励干部主动靠前,强化服务意识,通过集中谈心、专题谈心、临时约谈、日常谈话等形式,通报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加强思想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广泛凝聚人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完善咨政评议制度。邀请民营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参加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会议,聘请杰出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咨询。推动建立由民营企业、商协会广泛参与的政策效果评价制度,开展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公信力。

 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和谐关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保障政治权利。坚持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选人用人标准,确保选人用人质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合格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关心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需求,稳妥做好各层次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及时把优秀民营企业家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统

  战团体,各类商(协)会组织,有序政治参与。

 推动政策落地。建立健全企业家、商协会组织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制度,建立及时调整的动态梳理机制,提高惠企政策的精准度。推动建立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机制,帮助指导企业参与申报,保障企业合理合法权益。定期分类别更新梳理惠企政策信息,实现各类惠企政策精准导航。加大对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主动深入民营企业上门宣讲、分类指导,帮助用好最优惠的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民营经济人士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商会的独特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有序参与营商环境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表彰激励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宣传大政方针,大力增强发展信心。广泛宣传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等大政方针,广泛宣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广泛宣传大连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充分展示和宣传“连商”精神和良好形象,积极引导和努力推动民营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诚信守法经营,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定力。

 坚持正向激励,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强化价值观引领,树立正向激励导向,依托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巨大社会贡献、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事迹,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形象,营造尊重和激励民

  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突出重大事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在“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精准扶贫行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在捐款捐物、稳定就业、平抑物价、保障民生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富而有德、富而有爱的优秀企业家精神。

  县委改革办主任关于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近年来,xx 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瞄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降“五类成本”、破“五大瓶颈”、推“五项行动”,着力为民营企业减压力、激活力、壮实力,助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降“五类成本”减民企压力

 降低用地成本。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和弹性出让试点,鼓励民间投资企业参与弹性出让和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获得土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支持企业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提高土地容积率的,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降低用电成本。实行大工业企业用电价格优惠政策,通过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xx%、引导企业参与电力交易、减免基本电费等方式,实现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下降达 xx 分/千瓦时。

 降低税费成本。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免工业企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减税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降低制度性成本。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事项,明确行政事业收费事项及收费标准,综合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切实减轻企业制度性负担。

 降低物流成本。以打造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 xx 快递物流园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区域产业集聚、

  集约发展,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破“五大瓶颈”激民企活力

 降低门槛破解“准入难”。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后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系列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有效释放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集中受理破解“审批难”。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100%进驻政务大厅,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集中办理。探索实行“集成套餐服务”项目办事指引,实现企业办事“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加快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推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

 优化服务破解“落地难”。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建立健全县级领导挂帮服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特派员”长效服务等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早落地开工、早投产达效。

 政银联手破解“融资难”。全力推进与人行黔南州中心支行共建贵州省首个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组建金融服务专班,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对接、融资政策进企业、政银企结对帮扶等工作,着力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贵、融资慢”等问题。

 创新方式破解“用人难”。依托劳务公司主动对接县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开展专项招聘、校企合作、素质提升等方式,精

  准破解县内企业用人需求难题。

 推“五项行动”壮民企实力

 实施政策扶企行动。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州相关优惠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 xx 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推出 xx 条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实施科技兴企行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千企改造”工程,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步伐。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个转企”“小升规”“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发展微型企业、规模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平台助企行动。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县内企业开展战略咨询、合作攻关、成果转化、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提供援助服务。探索建成中小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县内企业运用平台发布诉求信息,实现企业诉求在线申请、部门在线受理、县级领导在线调度和部门办理结果在线公示,精准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品牌强企行动。通过开展“商标创牌”“一村一品”等活动,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级驰名商标。积极引导企业申报专利,为企业提供上门辅导、合作对接、信息咨询等个性化服务,邀请专利申请服务公司帮助企业申报专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党建引企行动。深入企业摸底排查,结合党员人数和

  实际情况,采取单建、联建、挂靠建等方式为非公企业创建党组织,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企业党组织正常运转。对未开展党组织生活或开展成效不明显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进驻指导,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区长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就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xx 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为抓手,推动 12 项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民营企业发展新局面。

 一、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方针,要求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xx 区将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 12 号文件精神相结合,与 xx 区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原本本

  学、反反复复学,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

 二、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深入开展“勇当先锋,做好表率”活动,实地走访民营企业,大力宣传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方针政策,围绕民营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化、保姆式服务,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坚决推进落实“六个一”“六加六”工作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中旅免税城、未来产...

篇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经济各项工作中,党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高质量党建是动力,高质量发展是目的。XX 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十四五”时期面临更加繁重的攻坚任务,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基于此,区委班子围绕“如何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于 5 月 16 日—30 日,深入区属部门、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等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 XX、XX、XX、XX 等 13家企业,召开座谈会 7 场次,并通过电话了解、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 共有 XX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央企 XX 家,地方企业 XX家,从业人数 XX 人。2021 年,1—5 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XX 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比 2019 年 1—5 月份下降 XX%,两年平均下降 XX%。其中央企累计完成产值 XX 亿元,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 XX%;XX家地方企业累计完成产值 XX亿元,工业增加值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

 辖区 XX 家非公企业,属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标的 XX 家,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 XX 家,中大型企业 XX 家,小微企业 XX 家。三有企业共有 XX 家,全部实现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 XX个,其中党委 XX 个,党总支 XX 个,党支部 XX 个,共选派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 XX 名,共有党员 XX 人。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园区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效能,加快布局“党建+园区发展”,通过抓党建、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园区发展的动能优势、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加快推动 XX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以政治建设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打牢基层基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延伸到园区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各项产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健康发展。二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推行各级党员干部上讲台、讲党课。区委党校积极对接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大学,集中师资力量开发党建引领园区发展专题课程,并制定专题教学计划,联合产业相关负责部门,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园区发展专题研讨班等,

 提高培训针对性。三是突出政治功能,严肃政治生活。推动各行业领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促进园区发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改善营商环境等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支部定期召开支委会,每年开展 1次民主评议党员,组织党员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不断提高党员素养。

 (二)以“两个覆盖”为引擎,注入 “红色动能”。一是夯实组织基础。对辖区内产业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结合园区布局和发展需要,打破地域、领域、隶属等各种限制,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在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进基层活动,把党课上到产业一线;邀请专家开展产业发展大讲堂,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给企业注入信心;制定非公企业“一企一策(册)”,建立健全 XX 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 XX 个精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形成有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新模式。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对标班子结构需要和干部特点,选优配强园区管理服务部门领导班子。今年累计提拔、交流、晋升 XX 人。结合四级干部梯队模式,分层分类组织 XX 名园区管理服务部门优秀年轻干部、驻区央企干部、区属国企干部及园区重点企业参与非公党建综合培训班、综合能力提升班等活动,积极选派 XX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 XX 省厅局、驻外投贸中心等挂职历练。三是提升工作实效。结合“千人入千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送政策上门,为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区四套班子深入辖区 XX 家企业、XX 家个体工商户,收集

 群众意见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 XX 名“红细胞”党员参与网格治理。下派党建指导员 XX 余名,建立“党建引领助力园区发展”联席会,收集困难诉求 XX 项,解决问题 XX 项。

 。

 (三)以优化产业生态为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坚持“一主多元”,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党建与产业双孵化,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一线上,成立党支部 XX 个、网格联合党支部 XX 个,新发展党员 XX 余名。在各相关单位抽调 XX 名党员组成投贸中心专班,以高质量投资赋能园区发展。立足“一主多元”,紧盯XX 等项目,持续打造“XX”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一线挑重担,完成“XX 技术”中试验证,打破国外垄断局面,不断攻关 XX 等核心技术,拓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多元”产业齐头并进。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推进“链上”党建新模式,加强党建共建,加大与 XX 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促成 XX 项目落地,开展 XX 个科技项目深入合作;组织党员干部建立科创星火服务队,解决科技创新困难 XX 项,帮助金牛能源等 XX 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启动 XX“双创”升级“1+2”行动,为“党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确定“园区 e 货”业务合作模式;制定《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助力各类创业项目成果转化;修订人才政策措施 XX 项,出台政策 XX 项;以“党建+园区发展”为重点,开展高层次退休专家人才、两新组织党建人才建库工作,完成 XX 名退休专家入库认证。四是深入推进“最多跑

 一次”改革,打造政务便捷服务平台。以“三亮、两岗、一选树、一吸纳”为载体,构建“容缺承诺+专项承诺+零审批承诺”的三级承诺机制和“代办服务”的“3+1”集成式服务体系,缩减审批周期,为投资企业平均缩短开工时间 40 天以上。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可办事项增至 XX 项,实现“一网、一窗、一次”受理,联办事项 XX 余件,推动“党建+园区发展+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性还需提升。对于“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领会还不够深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还不够有力,措施方法还不够多。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从严治党作用发挥不明显,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机制有待强化。有的单位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各成员单位之间未形成有效推动党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还需提高。从调研的情况看,非公企业党建与业务的“两张皮”问题还未完全破解,部分企业党组织缺乏创新意识和融合思维,党员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组织活动、参观学习为主,“三会一课”等没有充分做到理论联系经营

 实际,组织生活吸引力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党组织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的现象,未能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功能定位、战略方向、创新发展相融合统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融入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街道党工委服务企业的手段主要还是依托“大工委”下的协调共建机制,方式比较单一,直接“握”在手里的资源还比较少,服务能力有限,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力度还需提升。

 三是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还需增强。XX 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区,企业众多,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还不高,党员占比较小,党建引领,激发动力不够。XX 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多样性、竞争力。园区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市场、科技体制还不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人才引进机制不够灵活,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人才结构分布不均衡,自主培养或者引进的“三支队伍”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本地发展的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建引领制度机制。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完善党委、党组、各党(工)委实施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经济发展各领域的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

 在首位,牢牢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完善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责任体系,发挥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放管服”及“最多跑一次”2.0 改革,扎实开展“千人入千企”“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优化企业、群众办事流程,优化政商营商环境。树立真抓实干抓党建理念,建立党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考核同奖惩机制,将党建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细落地落实,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检验党建成效,检验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联系中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园区发展主阵地作用,按照《关于加强“党建+园区发展”实施方案》,扎实落实 XX 条 XX 项任务,明晰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责任,区委常委“揭榜挂帅”、分工负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加快推动 XX 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升级步伐。

 (二)着力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党建生产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党组织从企业特点和规律出发,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党员议事会等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互动机制。紧紧围绕企业生

 产经营目标,制订党组织工作计划,完善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定期考评制度,推行党员示范岗等做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岗位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带领党员群众创新攻关、岗位争先,充分激发企业职工的创业创新激情和动力。同时,注重在企业中发展党员,把骨干力量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发展成管理层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突出党建特色优势,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党组织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人才优势,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以创先争优为价值取向的“团队文化”、“创新文化”,把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转化为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推动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使用、竞争激励、考核奖惩等机制,引导和推动优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注重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基层基础管理中的作用,健全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民主恳谈制度,扩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有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四)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选配进园区发展党组织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做好产业规划、基础投入、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工作,齐心协力推进园区发展。不断建强党建指导员和党建特派员队伍,充分发挥传帮

 带作用,不断带动提升企业党务工作者水平,推动企业党建工作进步。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等方面探索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引发共鸣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重点科技型企业党组织建设,帮助企业对接科研院所和高校,攻关和突破重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持续抓好行业党建工作,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压力不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五)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党建+服务”优势,强化为油服务意识,积极对接央企,加大对本地油服企业的支持,加强企业联络员与企业的深入联系,收集解决企业困难诉求,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聚焦 XX 领域,加强产业研究,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使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不断丰富项目库。盘活闲置资产,促成困难企业兼并重组,推进龙头企业上市进程,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推动企业项目按计划投资建设,落实好惠企减税减费政策,完善企业欠款清偿保障机制,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 XX、XX 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第三方测试检验认证、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等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公共技术支撑需求的全覆盖、便捷化、低成本共享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篇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本文针对当前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家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积极响应企业关切,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注重规范引领,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营造双创氛围,打造活力创新之城;改善金融生态,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来,XX 市民营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如整体实力不强、活力不足、创新动力不够、融资困境等问题。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是当前 XX 市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1 、企业家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质亟需提升

 面对新时代,XX 市企业家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有的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应对复杂局面、主动化解风险、开展资本运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不足。有的企业家小富即安、小满则成,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习惯于“守摊子”。有的企业家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工业 4.0 等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有的企业进入二代交接班阶段,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出现了新老交接不畅的问题。有的企业家急于挣大钱、挣快钱,盲目跟风投资,投资主体偏离实体主业,超能力经营,举步维艰。

 2 2 、外部环境仍不宽松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存在壁垒。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经常反映的“玻璃門”、“弹簧门”、“旋转门”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交通、通讯、电力等领域市场准入,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但在这些领域仍存在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与外资企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目前,允许外商进行投资的领域约 60 个,而允许国内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却只有 40 多个。二是环保、安全等刚性约

 束强。近年来,各级环保、安全措施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生产执行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中央、省环保、安全督查,企业压力陡增。民营企业,特别是低附加值、能耗大、污染多、高风险的企业,要更多地支付能耗成本,转化为治污成本和安全投入,加之设备升级、技术替代等投入较大,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在 XX 市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 X 户“差”评企业中,因安全否决项“一票否决”的企业有 X 家,因环保否决项“一票否决”的企业有 X 家,同时存在安全和环保否决项的企业有 X 家。三是面向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政府主导的孵化载体数量少,占比不足 1/3,且入驻门槛较高。全市双创平台大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缺少领军型高层次双创孵化平台。

 3 3 、在资源要素获取上处于劣势

 虽然近年来各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由于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相对滞后,民营企业在土地获取、融资支持、政策帮扶等方面存在困难。各级各部门过于注重央企、外资和部分民营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落地,采取“一企一策”,在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套餐,有的还低于土地成本价出让,而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相关优惠。融资方面,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成本

 高、渠道少。加之 XX 市受贸易融资风险冲击影响,小微企业信用违约增多,部分银行机构的审批权限相对上收,信贷资源供给紧张,审批效率不能保证。同时,受担保圈风险影响,企业担保代偿意识普遍增强,合格的担保企业趋减,银行授信标准趋严,倒逼银行提升风险定价水平,拉升融资成本。今年在莒县选取部分民营企业开展融资调查,涉及中行、工行、建行、兴业银行,东港农商行、中信银行、XX 银行等,贷款利率基本在 6%以上。

 4 4 、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缺乏创新

 XX 市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与江浙的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微观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引导、服务不到位,存在冷、硬、推、拖等现象。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刚性有余、活性不足,与企业实际脱节,政策出台多、落实少。XX 市出台的政策基本都在国家和省政策框架内,缺乏突破性和前瞻性,缺乏有效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影响落地实施。如小升规奖励资金,市县两级均未有效落实。多数中小企业反映,已出台的人才招引政策,基本上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即使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奖补政策,但也由于附加了社保等条件,与企业实际愿望相差甚远。加之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地处偏僻,福利待遇没有优势,面临着招才难、留人难的境地。尤其是机械加工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

 多数人员熟练掌握技术后,往往跳槽到大中企业工作,而小微企业却无法获得补偿。

 5 5 、 部门协作合力不足

 政出多门,分散不集中,缺乏统筹协调,难以发挥集约集聚效应。在县区层面,有的尽管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部门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资源共享不畅,牵头单位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考核机制不健全,甚至没有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对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有的企业反映,各类检查频次过多,个别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整改措施和办法,只是一味要求企业停产停业,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未达到检查整改的目的和效果。许多企业反映,安全、环保等评审活动,以前由政府主导,现在要求企业自主,交给中介机构去做。但 XX 市中介机构数量少,能力不足,渠道单一,借机高价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

 二、推动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1 1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家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工商联、工信、人事、科技等各部门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加大指导、组织、协调、

 督促力度,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政策协调、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民营企业家轮训制度、建立分行业或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家培训制度、建立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训制度。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功大企业家来授课,为企业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家之间的横向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加强党建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2 2 、积极响应企业关切,精准制定扶持政策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在出台政策之前组织开展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等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基层需求,倾听企业心声。一是本着“企业想什么、政府做什么”的原则,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探索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用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营经济政策的落实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等,进行专题调查与评估。二是进一步细化政策,争取在国家和省政策框架内,有所突破与创新。比如在落实投资项目方面,除了提出不得以一些形式增加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前置条件之外,应进一步具体谈

 到企业住所限制、企业经营限制等;支持企业自主选用新兴行业用语表述经营范围,放宽集团公司登记条件等。三是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提高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如小升规奖励资金,市县两级均未有效落实,那下一步就要找出政策的盲点,推动政策落实;人才招引政策也要考虑更多的中小企业;创业奖补政策去除社保等附加条件,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前期逐项逐条梳理、提取政策“干货”的基础上,通过邀请专家、组建政策宣贯团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和辅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度。

 3 3 、注重規范引领,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三个专项行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引导掌握专有技术和独门绝活的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争取明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 15%,“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增长 10%。针对高成长性企业,引导其进行数字赋能,政府加大对企业上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降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成本。推动形成一批 XX 企业等到 XX 年,培育“瞪羚”“隐形冠军”企业 X 家。针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打造形成活跃的创业生态,强化创业辅导,大

 力培育市场主体,力争通过 3—5 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户数突破 X 万户。再以产业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使这些企业成长为协作配套紧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产业集群。到 XX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过X亿元、X 亿元的产业集群各 2 个、4 个。

 4 4 、营造双创氛围,打造活力创新 之城

 以申请国际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国家、省、市平台连创为抓手,以市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启动为着力点,联合各级已建成的双创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双创基地和“展览展销”等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创新支持、市场拓展、法律服务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树立标杆样板,进行复制推广。力争通过 5 年时间,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三级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体系。

 5 5 、改善金融生态,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下大力气打造优质金融生态。深入实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日政办发〔XX〕1 号),增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防控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优化配套支持措施、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管,前瞻性打造吸引风险投资资金落地配套政策、获得

 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的企业配套政策,形成金融集聚洼地,吸引异地资金入驻 XX。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白鹭湾基金金融小镇的政策优势,制定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性政策,形成金融政策集聚区,为民营经济获取资金支持赢得先机。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深入小微企业进行对接,为企业融资提供咨询,拿出方案,最大限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加快推进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接资本市场,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优化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规范融资担保行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完善信贷机制,最大限度改进信贷服务质量,优化办贷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自查整改,通过“七不准”、“四公开”政策要求,不断精简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商业可持续的条件下,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给予价格优惠。

 6 6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市直部门领导、一家银行领导和一个区县领导”的民营企业帮包机制和“一包三年、一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严格考核评议,强化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将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干部考核考察标准,对民营企业反映的

 合理合法问题办理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问责,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

篇九: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2020 年 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报告汇编 6 16 篇

 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 2 区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 12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 16 [&@^%~] [&@^%~]

 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 35 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43 省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省 ............................................. 52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意见的报告(摘要)

 ..................................... 52 经信局关于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 54 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59 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汇报 ..................................................... 71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金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 79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87 关于推进“两区”建设,促进民营经济 ............................................. 94 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94 省政府关于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报告 ....................... 103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 117

  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 [@#%~^]

 撤地设市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到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可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xx 市民营经济发展进程 (一)民营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自撤地设市以来,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在既有产业、企业的基础上,围绕深化对水能、煤炭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一批新企业,壮大了工业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已逐步形成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水力发电、煤炭采掘加工为主的能源产业,以优质粮油加工、白酒、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生产为主的轻工产业及以建材、冶金、矿产品采掘加工为主的原材料产业。大部分工业产业、行业都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呈集聚发展的态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 2004 年 10 月全市国企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列入改革目标考核任务的国有企业共193 户,到 2010 年累计共完成企业改制 179 户,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 95.2%,完成市委政府确定的目标。国有企业全面

  实施改制为民营经济积极创造出有利的成长条件。对贵州虹山轴承总公司、xx 利达纺织品公司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民营的 xx 天虹轴承公司、xx 五洲纺织公司,对 xx 市水泥厂、安酒集团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引进民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招商引资方面引进了超宇水泥、台泥水泥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0 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2.92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工业增加值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 13.2%。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3.6%,公有制工业增长 4.5%,非公有制工业增长 16.5%。

  (二)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10 年开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开展民营企业‚百千万‛工程帮扶、‚双服务‛及‚民营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全市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贡献率越来越大。2010 年 6 月,贵州百灵以‚中国苗药第一股‛的美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3 年 7月,贵州 xx 油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通过整合 xx 市 19 家中小型油脂企业,并联合 xx 市两家国有公司,成为了贵州省第一家混合型股份制油脂企业。华兴玻璃、三力制药、汇景纸业、顺利达纺织、鑫龙薏仁米等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营经济呈现良

  好态势,成为了全市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自撤地设市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截止 2019 年 12 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164547 户,注册资本 3421.39 亿元。其中:企业39021户,注册资本3247.93亿元(私营企业35034户,注册资本 1487.57 亿元);个体工商户 121257 户,注册资本 93.99 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 4269 户,注册资本 79.47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7.18亿元,同比增长8.17%,完成全年市级目标任务数(650 亿元)的 101.1%,占全市 GDP总量的 65.1%。

 (一)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自撤地设市以来,xx 市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2000 年,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类型工业仅实现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22.52%,截止 2019 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 657.18 亿元,同比增长 8.17%,是 2000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的 80 倍之多。2019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达到 65.1%。

 (二)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2012年至2015年,民间投资出现了超高速的增长。2012年,xx 市实现民间投资 181 亿元,同比增长 50.83%。2013年,xx 市实现民间投资 270 亿元,同比增长 49.17%,超额

  完成省‚三年倍增计划‛任务。2014 年全市实现民间投资额339.54 亿元,同比增长 24.05%。2015 年,全市实现民间投资额 428.15 亿元,同比增长 30.99%。2016 年、2017 年仍然保持了 14%以上的高增速。2016 年,xx 市实现民间投资 490亿元,同比增长 15.3%。2017 年实现民间投资 567.52 亿元,同比增长 14.96%。2018 年,民间投资额累计实现 602.12 亿元,同比增长 6.1%。2019 年,民间投资额累计实现 635.48亿元,同比增长 5.54%,累计完成全年市级(630 亿元)目标任务的 100.87%。2019 年全市民间投资高出 2012 年民间投资的 3.5 倍。

 (三)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张加快

 2012-2017 年,市场主体数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新设立市场主体数屡创历史新高。2015 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108363 户,占市场主体的 96.17%。2016 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 124199 户,占市场主体的 95.68%。2017 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 141434 户,占市场主体的 95.15%。2016 年全年的新设立市场主体24040户,2017年全年新设立市场主体39180户,同比增长了 62.98%,2017 年比 2016 年超出了 15140 户。2019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164547 户。其中民营企业数量为 39303 户,比 2017 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多 123 户,市场主体数不断大幅上升。

 三、主要做法

  (一)大胆先行先试,打造改革试验区

 20 世纪 90 年代,xx 经济技术开发区敢为人先,在全省率先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划出 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借体招商,借船出海,以租赁、托管、兼并、合作等形式为国企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第一个培育了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分为一体的‚混血儿‛企业。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困难,建成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大力筑巢引凤,在营造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再进行房地产开发。创建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营造发展氛围

 近二十年来,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 号),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专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文件共 36 条,简称‚非公 36 条‛。2009 年 8月 xx 市《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市发〔2009〕13 号,文件共 38 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2010 年以来,中央、省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13 号、黔党发〔2011〕10 号等)。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方案,并制定了《xx 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安府发〔2011〕14 号)等一系列政

  策文件,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民营经济五年行动计划‛。逐步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法治保障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 1.商事制度改革,尽心服务企业。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开启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xx 市工商局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为全市民企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注册渠道。

 2.坚持政策引导,因企施策,有序推进。引导和鼓励全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项服务体系。一是促进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引导企业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对商标商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二是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企业进行资本的多元化、社会化改造,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等。三是引导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通过企业内部产权的合理再分配,增加职业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员工的持股比重,增加企业家员工培训批次,加强企业家素质提升,提高企业

  管理人员素质等。四是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品牌质量,促进转型升级,坚持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向有市场、有资源、有效益的方向发展。

 [~&%#*] [~&%#*]

 3.推动‚专精特新‛工程,培育新型中小企业。遴选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是促进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专业化服务指导,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应用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和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二是培育名牌企业。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开展中小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培育一批名牌产业和知名企业。三是加强市场开拓。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展销活动,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推介。对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香港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石博会、酒博会、食博会、药交会等境内外知名的展览会、博览会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销售模式,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开拓市场,推动‚黔货出山‛。四是建设人才队伍。

  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及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等平台,对企业经营者、主要管理人员组织专门培训,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更新理念,培养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

 四 、启示与思考 自撤地设市以来,xx 市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沧桑曲折的发展过程。xx 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 xx 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的主要来源、就业的重要渠道、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 xx 市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从不被提及,到逐渐萌芽,再到后来被作为公有制的补充,再到被重视,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的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和市场经济体制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保证了非公经济人士提供了公平的干事创业环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摆脱了原有的框框套套的束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新活力。砥砺奋进的40 年,谱写了 xx 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纵观 xx 不平凡的 4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思考。

 (一)解放思想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改革的突破。

  20 年来,xx 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必须立足实际,求真务实、科学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地解决新矛盾新挑战,坚持实干兴邦。xx 出现的全国第一家白酒集团,由国企成功转制成就的宏盛化工,百灵集团由濒临倒闭的国企发展为今天的苗药第一股,证明思想的解放为企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

 (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需要鼓励大胆探索、敢闯敢干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敢于试验,敢冒风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

推荐访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高质量 民营经济 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