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2-10-20 15:35: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中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变得消极颓废,最终一事无成。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形成不仅仅是由网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社会、家庭和中学生自身性格都是造成网络依赖(网瘾)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从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危害入手,重点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借助社会各方合力,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社会环境。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依赖;危害;社会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2006503

网络世界展现给中学生的海量信息,吸引力远远大于排斥力,导致他们对网络信息表现出高度接受的态势。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求的学习吸收阶段,对网络信息的诱惑抵御能力不强,极易沉溺网络,最终形成成瘾。事实上,沉溺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会延伸到家庭、社会等大集体中。因此,不仅仅是中学生自身应努力抵御网络的诱惑,避免沉溺网络,社会更应该承担和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对不利于中学生理智对待网络的因素进行排查,进行限制或取缔,为中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 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危害

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容易对中学生的身心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中学生过分沉溺网络极易对身体健康、人际交往能力、性格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中学生由于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变弱。在与人面对面交往时,容易反应迟钝。某些中学生长久地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甚至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饮食作息不规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免疫能力和肠胃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身体疾病[1]。同时媒介的辐射使中学生精神受到影响,注意力变得不集中,容易紧张、焦虑。另一方面,中学生沉溺网络,会荒废学业。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网络游戏中消耗了大量精力的中学生,不可能再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不管原来成绩多么优秀的学生也难以做到两者兼顾。常见的是一些中学生晚上通宵上网,白天埋头酣睡。至于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荒废学业是沉迷网络的必然结果[2]。其次,造成家庭关系紧张。中学生另一个身份是孩子,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而中学生的网瘾使其对现实生活的注意力降低,对家庭成员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家庭的温馨程度受影响,父母会为此相互指责,甚至争吵不断。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争吵,更是陷入网络而不能自拔。最终形成:孩子上网——父母吵架——孩子沉溺网络的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危害社会。中学生逻辑思维尚不够严密,对网络的隐秘性了解不透彻,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容易混淆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网络世界的自由性和缺乏道德管理的生活方式被中學生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缺乏道德约束的行为被中学生学习模仿,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暴力冲突,从而导致中学生犯罪率逐年飙升,这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学生网络依赖形成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社会对其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因而加在中学生身上的升学考试压力、自身素养提升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社会攀比之风日盛,导致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而变得紧张。同学之间不再是友好互助关系,对比竞争成为同学关系的主旋律。相比之下,网络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具有自由平等的特征,使生活变得简单直接,轻松且无压力。网络世界因此成为中学生宣泄情感,逃避现实压力的伊甸园。最初,网络的虚拟性满足了中学生逃避现实的心理,中学生在得到安慰缓解后重又回到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对其的打击和压力又喷涌而来,现实和虚拟两者的巨大差距让中学生选择回到网络世界中[3]。于是,形成了一个链接现实和虚拟社会的恶性循环圈,导致中学生形成网络依赖。

2.2 网络监管不力

社会对网络的监管不严,导致网络信息呈现无法律、无国界、无法管制三大特点。网络信息呈现的这种状态使中学生在上网时,能自由选择所偏好的信息,并且不受任何约束。中学生对喜欢的东西毫无节制的年龄特点使其长久地停留在虚拟网络世界中。据相关资料显示,政府管理部门对网吧经营的监管不力是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又一重要因素[4]。中学生在家上网受到父母的监管,自由性相对受到限制。而网吧则为中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上网环境,这也是在网吧上网的中学生更容易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尽管国家很早就出台过相关管理条例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在实际执行中,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条例的执行力度不够,对网吧的监管不严,导致未成年的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进入网吧上网。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黑网吧不仅没有被取缔,生意还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有超过正规网吧的态势。而网吧老板出于盈利目的和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会忽视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不但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歪风邪气;而且为未成年的中学生提供通宵上网优惠,提供水和食物,开设专门为中学生上网用的黑网吧。这无疑为中学生沉溺网络营造了“绝佳”的社会环境。

2.3 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相对应,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遗憾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在物质文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甚至是忽视了人们精神文明层面的需求。当前,社会所配备的公共娱乐设施并未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同理,专门为中学生提供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设施有限,长期以来千篇一律的休闲娱乐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的文化需求[5]。而以营利为目的的高雅休闲娱乐场所令中学生望而却步,公益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凤毛麟角,校园文体活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以致中学生的休闲娱乐需求长期被压制。与现实的困境相比,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中学生多元的精神需求,从而使中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被网络世界承包和替代,导致中学生严重依赖网络,直至形成网瘾。

3 引导中学生摆脱网络依赖的社会措施

3.1 发挥社会合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对社会大环境来说,中学生的种种压力是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发挥全社会形成合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对于减轻中学生的压力,摆脱网络依赖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正确的竞争观念。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考试升学压力、竞争压力,建立和谐融洽,友爱互助的同学关系。减少中学生对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压力,使他们能够自由享受当前的学习生活[6]。彻底抛弃你死我活式的错误落后竞争观念,形成合作共赢的正确竞争理念。其次,塑造健康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不以职业高低分贵贱,培养中学生的生命平等意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并以职业高低分贵贱。从事工作环境越好,工资待遇越高的职业的人越受人尊重,社会地位就越高。相反,每天干着又苦又累的工作的人,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这样的思维是一种社会病态,它给中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生怕自己因为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让父母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应引导中学生懂得,人生而平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只是岗位不同,都在奉献社会。每个人只要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应该获得社会的尊重。这样,中学生就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职业,并终生热爱和发展自己的职业。从根源上减轻中学生的压力从而减少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

3.2 政府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干预,塑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针对网络无法律、无监管、无法管制的三大特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干预,规范网络市场,调控网络对中学生的开放度,同时选择性地为中学生提供健康有利的信息,减少暴力、色情游戏等不利于中学生发展的信息传播。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暴力和黄色游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有极强的吸引力。政府应运用道德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自由度的监管,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7]。政府可通过移动公司,专门为未成年人开辟一个网络系统。通过网络平台从源头将暴力、黄色游戏等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保留涵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军事等有益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可通过未成年人身份证信息实名登录的方式进入网络系统,以此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和干预,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混进系统,传播不良信息,即将其拉入黑名单,永远不能再登陆该网络系统。

3.3 落实网络监管政策,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网络市场

规范网络市场,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司法部门应落实网络监管政策,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一方面对违反条例允许中学生上网的网吧和忽视法律规定进行24小时营业的网吧处予罚款或停业处置;对屡教不改者可吊销营业执照;查封黑网吧,绝不姑息纵容[8]。另一方面,在网址选择上,相关执法部门要把好关,规范网络市场,坚决取缔不健康的游戏网站,使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减少中学生网络成瘾对社会的危害。

3.4 研发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益智类游戏

对网络企业而言,应大力开发和创新网络游戏,广泛推行不易上瘾的益智类游戏,即开发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内容积极向上的游戏[9]。目前我国中学生玩的游戏大部分从国外进口,这些游戏不可避免地带有外来文化的烙印。中学生在接受了进口游戏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加强对进口游戏的审查,进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游戏同样迫在眉睫。积极向上的益智类或励志类游戏有助于中学生志存高远,奋发有为。如围棋、成语接龙、智慧闯关等游戏的开发和应用,能使中学生在释放压力、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掌握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这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3.5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开展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

针对国家现有休闲娱乐场所设施出现的空白,相关政府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建设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如公益性的,面向中学生开放的体育馆,内设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供中学生课余活动使用。同时,展开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10],如举办围棋、象棋等益智类活动,组织中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设置娱乐小天地,为中学生展示才艺提供必要的平台。拓展各地少年宫的活动范畴,使中学生在发展自己的专长上各取所需。为中学生提供可以释放压力和发展兴趣的场所,而不是在网络世界里释放压力。另外,还要开设加强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可供集体活动的场所。有道是,诉说是发泄的最好途径。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压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对网络的诱惑就有了很强的自制力和免疫力。

3.6 社区和学校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和体育运动课程,引导中学生远离网络,回归社会

有些中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不长,却对网络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想去上网,上课不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家长如果发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冷静,接受并正视这个问题,切忌采取暴力、独断等措施直接禁止孩子上网,这样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找到孩子开始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从网瘾中走出来。

长时间的上网之后,网络对于有些中学生已不再是吸引力的问题,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唯一平台。与其说网络吸引他们,不如说他们必须依赖网络这个平台来逃避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离开网络,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生活失去目标,更不用谈学习。 社会应该在社区和学校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和体育运动课程,对陷入网瘾的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在心理层面上,相关教师应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寻找他们压力的源头,化解中学生的网瘾。在生理层面上,增设体育课程,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改善中学生的活动环境,增强其体质,使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模式中。

4 结束语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中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中学生网络依赖,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网络监管,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政府相关部门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干预;落实网络监管政策,规范网络市场;研发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益智类游戏;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开展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和体育运动课程等,不失为引导中学生远离网络,回归社会,消除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孫亚桓.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J].中国校医,2012(11):26—57.

[2]张秀军.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校医,2011(10):25—39.

[3]张志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J].中国校医,2011(7):25—41.

[4]李增庆.太原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10):33—55.

[5]孙宏艳,杨守建,等.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6):5—29.

[6]曾腊初.常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5(7):29—38.

[7]林崇德.苗族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教育信息技术,2013(9):112—120.

[8]胡珊,范会勇.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5(23):59—63.

[9]张宛筑,邓冰,等.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7):971—974.

[10]刘杰,罗彬,等.某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1):2551—2552.

(责任编辑:侯秀梅)

推荐访问:中学生 网瘾 应对措施 依赖 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