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池塘养殖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2-12-09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分析引发池塘养殖病害的因素,结合实际提出预防措施,以为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池塘养殖;病害;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S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6-0324-01

预防和控制池塘养殖病害,首先要了解病害的发生原因,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现结合生产实践,就引发病害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

1引发病害的因素

1.1水温水质

鱼对水的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水温的突然变动,或水温长时期偏低、偏高,都会使鱼发病,如鱼苗下塘时温差不能超过2 ℃,鱼种及成鱼下塘时温差不能超过5 ℃[1]。水质也是一样,如果单位水体中载鱼量太多,使生存的生态环境变得相对恶劣,便可能发病,如不及时换水,当鱼的排泄物、分泌物不断累积,二氧化碳和氨增多,微生物、藻类大量增长,就会令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有些地方的养殖者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甚至是未发酵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在池塘里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又往往产生一些氨氮、亚硝酸盐、沼气等有害物质,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变老,进而影响鱼类健康。因此,保持均衡的温度和良好的水质是非常必要的。

1.2饲料的营养和投喂

人工养鱼全依赖人工投饲,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会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而致病[2]。若是饲料霉败变质,更可能使鱼中毒致病。

1.3操作及外部病原体

在捞鱼的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是鱼跳落于地上受伤,受伤部位极易感染。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易感染。另外,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有病鱼用过又没消毒的工具,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1.4其他因素

养殖水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鱼类外,还生活着多种水生生物。这些水生生物有的对鱼类生长有益,有的则有害[3]。养殖鱼类的发病还与鱼体的内在因素有关,诸如养殖鱼类的种类、年龄大小、健康状况、个体差异,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

2预防措施

2.1养殖池塘的清整与消毒

养殖鱼类经周期性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4]。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 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干塘清除过多的底泥(保留15 cm即可)后,日晒1~2个月。放养鱼种前20 d左右,用生石灰2 250 kg/hm2全池均匀遍洒,并翻动底泥使生石灰与之混合,然后注水10 cm左右,使高浓度的生石灰溶液渗透到底泥里。几天后遍洒生石灰,使池水浓度达150 g/m3,以杀灭孢子虫及孢子虫卵。偏酸性池塘,施用生石灰60~75 kg/hm2,浸泡1 h后全池均匀泼洒;氨氮或亚硝酸盐偏高池塘,每10~15 d在晴天施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2放养健壮苗种并进行药浴

选择体质健壮,无畸型,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的鱼苗。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或2~3 mg/kg呋喃西林溶液、10 mg/kg高锰酸钾溶液,任选一种,将鱼药浴5~10 min。药浴过程中如见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回原水中。在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用药后用清水洗净,消除残留药性;或在容器中滴亚甲基蓝液使水呈浅蓝色,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2.3选购优质饵料进行科学投喂

饲料的选择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V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另外,还要进行科学投喂,一般采取“四定”投饵,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2.4合理使用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一般使用方法掌握“三开二不开”,即晴天中午开机,一般14:00—15:00开,开机约30 min左右,此时开机能够把表层水溶氧输送到水底,使底部溶氧丰富;阴天清晨开机,养殖塘口清晨溶解氧量最低,水质较差,这时开机能够增加溶氧,改善水质;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机,由于连绵阴雨,白天光合作用较差,水中溶氧较低,夜晚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导致池水溶氧很低,这时开机,可增加溶氧;傍晚一般不开机,傍晚是养殖水体中水质较好的时候,这时一般不用开增氧机;阴雨连绵白天不开机,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弱,溶氧低,如果白天开机,养殖对象和微生物呼吸加强,好氧加速,夜间会严重缺氧,从而导致泛池现象的发生。

2.5掌握规律及时处理死鱼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另外,在调查养殖者时经常发现已死亡的鱼漂浮在池塘内,或捞出后随意丢在岸上,或丢弃在河里,这不仅污染水质、污染水源,同时腐烂的死鱼又是病害菌的培养基,造成疾病传播。因此,处理死鱼的最好办法是及时捞出挖坑深埋。

3参考文献

[1] 志勤.鱼病用药不奏效的原因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0(3):56.

[2] 侯传宝.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春季鱼病预防效果[J].当代水产,2010(2):59-60.

[3] 丁相明,张鹏,张在勤.浅谈春季鱼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水产,2010(4):59-60.

[4] 杨再明,陈红梅,杨成都.鱼病防治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353,355.

推荐访问:病害 预防措施 池塘 养殖 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