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探讨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4 2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组)作为对照,该组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疗法,对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同时评定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空腹血糖值、治疗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分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数等指标。 结果 该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7.56%,对照组75.61%;且实验组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3.25±1.69)分,对照组(5.90±2.70)分;实验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69.57±12.61)分,对照组(52.99±12.47)分,2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使用丁苯酞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远期疗效,可推广。

[关键词]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糖尿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1(a)-0039-03

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通常在睡觉时患病,不仅发病较急,而且还会并发半身不遂、头痛难忍以及耳鸣目眩等症状。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病灶中心有坏死现象发生,或者是病灶附近出现大量缺血性半暗带,就可能会引起急性脑梗死,给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加强疾病防治十分有必要。对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其治疗重点是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症状,严格控制其血糖值,临床上通常以西医治疗方案为首选,常见药品即为丁苯酞。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临床认可,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预后水平、对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研究中笔者选择41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进行重点分析,同时选择41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分别予以不同的临床方案进行治疗,重点总结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的治疗方法,期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指征,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41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实验组),该组入选患者接受丁苯酞胺治疗。患者年龄结构:最大79岁,最小46岁,中位值(57±11.25)岁;患者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23例,女性患者共有18例;患者病程:最长有6.8 d,最短有5.6 h,中位值(4.51±0.18) d。同期选择41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该组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疗法。患者年龄结构:最大78岁,最小47岁,中位值(59±11.26)岁;患者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24例,女性患者共有17例;患者病程:最长有7.0 d,最短有6.1 h,中位值(4.55±0.22) d。研究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接受丁苯酞胺治疗,对照组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疗法,在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P>0.05),可作进一步对比。

1.2  排除标准

该次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已经排除以下标准:①肝功能受损;②肾功能受损;③周围神经受损;④神经疾病患者;⑤丁苯酞过敏;⑥恶性肿瘤;⑦妊娠期患者及哺乳期患者;⑧并发心肌梗死症状;⑨颅脑内存在出血倾向。

1.3  入选标准

该次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①接受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后,已经确诊;②发病时间在3 d以内。

1.4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疗法,即以患者临床指征为参考依据,给予患者降血脂方案、血糖控制方案、血压控制方案等,并给患者使用克林澳、阿乐、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步长丹红注射液等药品,如果患者并发高血压症状,还需予以服用降压类药品,或者是静注甘露醇。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验组入选患者接受丁苯酞胺治疗,即给予患者服用200 mg丁苯酞胺胶囊,3次/d,一个疗程共有14 d。

1.5  评定指标

完成治疗后,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的降低幅度超过90.0%,表明“临床控制”;完成治疗后,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的降低幅度不足90.0%,但已超过46.0%,表明“临床疗效突出”;完成治疗后,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的降低幅度不足45.0%,但已超过18.0%,表明“临床疗效一般”;完成治疗后,如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的降低幅度不足17.0%,表明“无效”[1]。与此同时,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进行评定时,选择Barthel方案进行,评定项目涉及到十个方面,分别是:①小便控制能力;②自主进食能力;③大便控制能力;④自主床椅转移能力;①自主上楼与下楼能力;⑥自主修饰能力;⑦自主穿衣能力;⑧自主洗澡能力;(9)自主进出厕所;⑩平地行走能力。每一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有四个等级,分别是0分、5分、10分和15分,量表总分是100分[2]。

1.6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

该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而且实验组入选患者20例(48.78%)“临床控制”,11例患者(26.83%)“临床疗效突出”,9例(21.95%)患者“临床疗效一般”,1例患者(2.44%)“无效”,有效率97.56%;对照组入选患者10例(24.39%)“临床控制”,12例患者(29.27%)“临床疗效突出”,9例(21.95%)患者“临床疗效一般”,10例患者(24.39%)“无效”,有效率75.61%;2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P<0.05),数据见表1。

2.2  所有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数

该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治疗前,2组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数对比并无显著性差距(P>0.05),完成治疗后,实验组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3.25±1.69)分,对照组(5.90±2.70)分;实验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69.57±12.61)分,对照组(52.99±12.47)分,2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多发病,微血管出现病变、大血管出现病变、小血管出现病变等因素都可能会使糖尿病患者残疾活着是死亡,加之改病症无法完全治愈,因此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影响[3]。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脑梗死症状,其发病机制如下:第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普遍偏高,以至于其脂肪出现过氧化现象,并且产生大量自由基,不仅会使细胞中的ca2+超载,导致线粒体基本功能被破坏,而且还会增加氨基酸的堆积量,使线粒体出现受损现象,导致患者神经元逐渐死亡[4]。第二,高血糖现象会破坏患者的三磷酸腺苷,导致钠泵功能出现明显障碍,致使细胞中发生水肿症状[5]。第三,高血糖现象会使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症状,不仅会加大糖无氧酵解能力,致使乳酸大量堆积,而且还会使患者脑组织中出现酸中毒症状,毒性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元功能。第四,高血糖现象会使NO的毒性加强,除了会形成大量亚硝酸盐以外,还会使神经元的受损程度加剧[6]。

dl-3-正丁基苯酞属于丁苯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推动患者缺血区的微血管进行再生,使其微循环条件得到改善,从而提升患者脑组织缺血区的血流量,对患者缺血性半暗带产生作用,确保其缺血性半暗带的血液恢复正常流动状态[7]。不仅如此,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应用丁苯酞后,其脑代谢功能会得到有效改善,并对其线粒体进行充分保护,不仅可以控制梗死面积的扩大化,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现象,避免出现血栓、炎症反应以及钙超载现象等[8]。

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机制如下:第一,丁苯酞会对患者线粒体产生影响。患者使用丁苯酞后,药物会有效保护患者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能力、膜流动性以及膜电位等,使患者线粒体功能异常状况、肿胀状况都得到有效改善[9]。第二,丁苯酞可防止患者细胞迅速凋亡,对梗死灶附近的缺血性半暗区产生作用,使其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正常表达被抑制,防止神经元出现凋亡现象[10]。第三,丁苯酞对于患者的脑血流以及脑组织微循环条件可起到改善作用,通过提升患者脑组织的微血管总数,使其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量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区的循环状态,使其梗死灶面积得到进一步控制[11]。第四,丁苯酞能够充分保护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对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由于缺血是引起患者脑梗死症状发生以及发展的主要诱因,而且患者的病变核心是缺血性受损现象,所以在治疗工作中,应将治疗重点放在血管修复方面,而丁苯酞可以对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有效修复其血管,还能对患者神经元进行充分保护,从而达到治疗目标[12]。该研究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接受丁苯酞胺治疗,对照组入选患者接受常规疗法,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而且发现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7.56%,对照组75.61%;且实验组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3.25±1.69)分,对照组(5.90±2.70)分;实验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69.57±12.61)分,对照组(52.99±12.47)分,2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P<0.05)。

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治疗中使用丁苯酞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效果,是提升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性手段,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子娟,李永秋,夏立伟.在不同发病时间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242-243.

[2]  葛宇松,刘雪松,薛俊燕,等.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通过PI3K/Akt 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32-36.

[3]  吕肖锋,黄金鑫,张微微,等.急性脑梗死合并2 型糖尿病与血糖漂移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1):16-19.

[4]  王艳丽,罗永伟,关毅,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179-182.

[5]  张俊,王兰琴,王虎,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83-84.

[6]  王伟,孔维,陈萌,等.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22-124.

[7]  周大伟,杨兰,师小娟,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482-4484.

[8]  徐国存,陈怀珍,张静,等.灯盏细辛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8 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56-158.

[9]  吴锦英,李欣明,冯兵,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621-623.

[10]  王慧娟,刘运平,曹妍,等.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21):3255-3258.

[11]  赵智晗,朱慧艳,王宏,等.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预后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5):441-443.

[12]  张名扬,吕肖锋,张微微,等.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84-787.

(收稿日期:2015-10-23)

推荐访问:探讨 丁苯 糖尿病治疗 脑梗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