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倬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公益劳动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6-24 21: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公益劳动是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益劳动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公益劳动总结【五篇】

公益劳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公益劳动是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1大海一定是蓝色的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很多时候大海是绿色的,也有时候是红色的。而大学生活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学习。我们学院在第四周开展了劳动周活动。学校把校园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在劳动中有所启示。我们班的劳动周男生是负责打扫厕所,我们女生就去扫校园马路,在这一周里我的任务是打扫校园卫生的,但是由于阿姨请假,我们五个人在叔叔的带领下前三天去挖坑填粪,后两天去打扫马路。在第一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就可以想到以前阿姨、叔叔们的辛苦。虽然我们有点累,胳膊也痛,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

当一周的劳动结束了,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为校园营造的那一个个清洁的环境,望着那一条条干净的马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一刻那些疲惫的身体都变得不值一提。当我们废了很大劲挖开了坑,然后填粪,想着被抚育的小树不正像小时候我们父母抚育我们一样吗,希望它们快快地长大,为校园增添色彩。而我们现在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是名劳动者,为那一片片美丽的环境,共同去营造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我们是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这次的劳动周,使我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了解到叔叔阿姨的工资情况,社会上的压力,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有了求知的欲望,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不再像以前一样轻视劳动。劳动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劳动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这次的劳动周让我懂得了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底层的劳动者并不让人瞧不起,他们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每天有着一个好心情行走在校园里。劳动创造财富,而我们的劳动就是营造了美丽的校园环境相对于劳动成果我们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还懂得了劳动需要互相帮助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特点和优点。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2卢梭曾经说过:劳动是社会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我们也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看着桌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要求。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3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这一周,我参加劳动课被分配到八号公寓楼值周。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通过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4通过一周的劳动,我知道了,现在我们安心学习的环境是由我们背后一群人努力所造就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珍惜,好好学习,不忘记他们的辛劳。

公益劳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了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文明时代尽一点微薄之力。校园文明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不爱护校园卫生那些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会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学校的美丽,为了他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源泉,也同样是世界上一切快乐乐和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学校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劳动,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能够通过劳动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因此,在此我想对学校的领导们说出我作为一名普通学员心中的一点想法:希望学校学校对公益劳动这一门课程能够投入更大的教学力度。经过公益劳动实践,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劳动方法,更是为人处事之道,我们的这个小集体虽小,但我想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小集体无疑会是巨大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同学累着并快乐着,经历过越多,我想理解的也会会越多。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应该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去做个文明人,不去做不文明的行为,看见不文明的行为也应当制止。我们是新生的一代,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我们就当对得起我们的称号,做一个真正的新世纪的准大学生。

大学公益组织实习总结范文5五天的值勤生活结束了,之前一次是打扫卫生,这是第一次在保卫处值勤,这次值勤生活给了我很多的收获。

之前看到其他同学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羡慕他们,胳膊上戴着显眼的标志,在校园里为同学服务,感觉这个工作真好,终于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尝试了一下,明白了这个工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首先必须得按时到自己值班的岗位上,在值班过程中要礼貌待人,以身作则多为同学服务。在周三跟着工作人员把学校里的自行车重新摆整齐了,在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积极,他们的态度感动了我,虽然天气有些冷,但他们依然为同学们服务,那么我觉得,他们那么辛苦,为了校园的美丽而付出那么多,我们何不遵守校园规则,为他们减轻负担,我呼吁所有同学都行动起来,这样我们的校园就更美丽了,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公益劳动总结范文第2篇

居于现代劳动法学中心地位的基石范畴是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它应当贯穿于劳动关 系调整的全过程。然而,在劳动权利、劳动义务背后起作用的是劳动者的利益。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利益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

第一,“利益对立”的认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在“利益共同” 基础上,以“利益对立”为特征的。作为社会生产的要素,不仅生产资料存在着归属问 题,劳动力同样也存在着归属问题。这两个要素所形成的产权与劳权作用方向并不总是 一致的:前者要求利润最大化;
后者要求工资最大化。两者存在着利益差别甚至于利益 对立。

第二,“利益失衡”的认识。劳动关系建立时具有财产关系与平等关系的属性,建立 后转化为人身关系与从属关系,这种转化使“利益失衡”。劳动力供大于求又加剧了这 种失衡。工会则正是作为平衡因素,加入到劳动关系的调整中来;
国家也以一定的方式 干预劳动关系。

第三,“利益协调”的认识。“利益对立”决定了以“等量劳动相交换”为原则的“ 利益协调”。由此,也决定了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中,需要融进“私法因素”:“劳动 关系协调合同化”的调整原则,展开为任意性法律规范;
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约 定的权利义务,落实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形成主观权利、义务的对称结构;
劳动关系采 用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保护;
对于违约主要追究民事责任。

第四,“利益保护”的认识。“利益失衡”决定了以“保护劳动者”为原则的“利益 保护”。由此,也决定了劳动法中仍需保留强烈的公法因素:“劳动条件基准化”的调 整原则,展开为强制性法律规范;
通过劳动基准等法定内容,将劳动者的利益规定为主 观义务;
劳动关系采用劳动监察等方式进行保护;
对于违法主要追究行政责任。

可见,在上述劳动权利、劳动义务从“法规权利义务”到“主观权利”再到“权利的 保护”中,始终将劳动者利益作为一种社会利益来加以关注。依笔者看来,随着市民社 会与政治国家的相互渗透,某些私人利益受到普遍的公共利益的限制而形成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可以说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整合出来的一种特殊而又独立的利益。

社会利益就其本性而言,并不是一种公共利益,而是一种私人利益。但私人利益的过 分张扬,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法律的利益平衡功 能表现在对于各种利益的重要性作出估量,并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和方法,从而使 利益得以重整。原本是私人利益的劳动者利益正是在这种重整过程中,被社会关注而提 升为社会利益。

现代劳动法学应划清与传统劳动法学等的界限

作为建立现代劳动法学的一项基础工作,应当划清两方面的界限:一是与“传统劳动 法学”的界限;
二是与“现代民法学”的界限。

“现代劳动法学”首先是坚持国家本位观念的“传统劳动法学”相对应。我国20世纪 八十年代,形成了以司法部统编教材为代表的传统劳动法学,但其所有的重要范畴几乎 均照搬于原苏联的20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法学,只能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相适应。

这些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国劳动法学中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 相适应的旧观念却并未得到根本清除。在当前,受传统劳动法学影响,一些地方以保护 劳动者为借口,来抬高劳动基准,强化行政管理。因此,“现代劳动法学”的观念只能 建立在对传统劳动法学重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现代劳动法学”也不能与“民法学”的“个人本位”观点相混淆。一些“现代民法 学”著作往往直接将劳动关系作为民法学说分析的例证,给人一种似乎劳动法只是民法 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民法理论来替代劳动法理论的印象。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中,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均不同于民 法,劳动法学存在一系列特有的“范畴”,因此,“现代劳动法学”的观念也必须与“ 现代民法学”界定边缘。

现代劳动法学与三元法律结构相联系

深一步的研究可以看到,要想划清“现代劳动法学”与传统劳动法学、民法学(无论是 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的界限,必须研究三种学说所依据本位思想的历史渊源。从法律思 想和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来看,存在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与三种本位思 想相对应,在法律结构上存在着一元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和三元法律结构。

一元法律结构与国家本位。一元法律结构,即公法上的权力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的一 种法律结构。这种法律结构往往是与一种封闭式经济,而且是全社会范围内的封闭相适 应。国家不仅几乎垄断着全部的社会资源,而且直接介入资源的动员与配置,从事资源 的直接管理和经营。一元法律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为特征的一 元法律结构,另一种以无产阶级为特征的一元法律结构。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改 革开放以前我国都属于无产阶级条件下、以国家为本位的一元法律结构。在这种法 律结构中,劳动关系也纳入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法律结构,从而形成“国家本位”的 观念。

二元法律结构与个人本位。二元的法律结构是以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为特征的法律结构 .私法以个人为本位,其本质是保障权利。公法虽以国家为本位,但其本质则转为限制 权力。二元法律结构表现为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的功能,这也是私法与公法区别的价值 意义。历史上劳动关系也曾纳入民法调整,从而形成“个人本位”的法律观念。

公益劳动总结范文第3篇

和谐社会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与稳定,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目前看,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中,大量的表现在劳动关系问题上。而且从长远看,我国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不只存在于原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中,更多的存在于非公企业雇主与新生的产业大军的关系中。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非公企业中曝露出大量的劳动关系矛盾隐患,劳动关系不和谐,甚至恶化的现象也有发展蔓延趋势。因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当务之急。

一、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今我国重要的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是产业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使得过去固化的、利益模糊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的改变。政府由对企业的直接行政控制,开始转入通过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间接调控。此时,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逐步形成,原有的利益包容结构出现分裂,二者之间产生了利益的分化与分歧。尤其是非公企业的成长使得产业关系体系中雇主这一主体逐渐清晰,致使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明朗起来。多种所有制结构引发的国有和非公企业两种劳动关系,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非公企业在目标追求上的差异:雇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即获得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工作条件,相互利益得失上所发生的摩擦与碰撞,使得劳动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当前,非公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足以证明劳动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经济关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应当说,在我国劳动关系总体稳定的同时,劳资双方的矛盾与纠纷也日益尖锐和复杂。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存在矛盾。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明晰了企业产权,改变了劳动者的身份,转换了企业机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改制后的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组织

形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造成了劳动要素重新配置下的利益关系大调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分配所导致的矛盾与纠纷成为劳动关系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透视国有企业的改制,表现出的劳资矛盾,主要在以下方面:(1)改制分流方案不透明,不公正,改制企业急于“甩包袱”。(2)“暗箱操作”的转制方案。所改制的企业在资产评估交易中出现大量“缩水”和企业经营者“自卖自买”的现象。据调查,中小国有企业改制80%以上是转让给内部经营者,原来的企业厂长、经理成为私营企业主,劳动者成为私营企业的雇佣工人。(3)改制企业劳动者经济补偿标准偏低。在“高积累与低分配”的计划经济年代,为国家和企业作出了大量贡献的劳动者,不少在转制时则把应还的“历史欠账”(从住房到保障等)一笔购销,以过低的补偿金了断与其劳动合同。即使支付经济补偿,各地各企业标准也是五花八门,补偿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4)拖欠劳动者工资、集资款等债务没有得到清偿,社会保险关系未能有效接续。(5)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突出。有的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也是一两年的短期合同,等等,侵犯劳动者合法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在只占经济总量30%却贡献了70%gdp的非公企业(除国有以外的所有企业形式)一路顺利发展的同时,劳动关系矛盾这一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长远看,我国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不在原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在于非公企业雇主与新生的产业大军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全国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非公企业占72.9%。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中,非公企业占67.3%;
劳动报酬争议案件总数中,非公企业占80.3%,这表明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部门中的劳动关系矛盾主要反映在:(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流于形式。劳动合同是员工惟一的护身符,但是这道护身符很多“打工仔”却得不到享用。目前,非公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仅为40%左右,即使签订的,其合同也很不规范,大多流于形式。(2)超时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报酬偏低。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劳动者每天工作12—13小时的情况很平常,个别企业甚至更长。劳动者月收入普遍偏低,据有关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民/_212资水 平8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72%。(3)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严重。近70%的农民工有过被拖欠工资的经历。被拖欠和克扣的工资追讨难度非常大。(4)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频发。非公企业中的工伤事故最为突出,例如,在全国的煤矿事故中,非公企业占70%,在特大事故中占80%。劳动者遭遇医疗、工伤事故时,极易导致劳动关系的恶化。(5)缺乏基本社会保险。据调查,社会五大保险中,非公企业参保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几乎没有,非公企业未参加任何保险的高达80%以上。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等问题发生重要的影响。劳动关系的影响力,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最终必然波及整个社会生活,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

三、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面对劳动关系的矛盾与纠纷,调整和促进是必须的。在当今条件下,劳动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外部经济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变化,特别是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博弈状况而不断变化。但劳动关系应当有一个社会认同的底线,这个底线有三个基本要素:对资方讲,必须保证资本的合理赢利;
对劳方讲,必须保障其生存即劳动力的再生产;
综合地讲,必须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的正常运行。按这个底线要求,要构建保持长期和谐共处的劳动关系,政府必须在协调和规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立法的形式界定劳动者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如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8项劳动权利。政府通过制定工资、工时、职业培训、保险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劳动者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国家劳动标准直接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以规范雇主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化解劳资矛盾,平衡劳资利益分配,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并完善劳动关系立法,通过经济政策规范雇主对待劳动者的行为,即合理限制资本的本能张力;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公正执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建立劳动监察机构,政府执法部门只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明公正执法,我国劳动者权益状况肯定会改善,劳资矛盾与纠纷也必定会减少,劳动关系也会和谐。

其次,推动、促进和影响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代表借助协商,旨在达成覆盖某一雇员群体的协议,以决定就业条件与待遇,它是劳动者运用集体和组织的力量抵制雇主过度专权的劳动关系平衡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虽然不是劳资集体协商的主体,但他可以第三方的身份推动、促进和影响协商。(1)制定颁布集体协商制度和有关规则,使协商能够依法有序进行。(2)限制和约束集体协商的内容。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是集体协商的基本内容。劳资双方要在政府所确立的劳动基准法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协商形成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促进公正裁判,以保证《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真正权利。(3)向协商双方提供有助于制定协商方案和达成协议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从而避免劳资双方盲目要价,以利于达成协议。(4)推动工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工会能够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开展真正的协商。一方面政府要支持和促进组建各级各类工会,并确保工会在组织上对资方的独立性,使工会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并且与劳动者共同形成为市场经济中与资方抗衡的劳方力量。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引导、支持和帮助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利益上发挥作用。如政府定期工资指导线,建立指导企业集体协商专业指导队伍等。

公益劳动总结范文第4篇

一、现阶段我公司(局)对所属各二级单位工资管理的方式

第一,工资总额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

2012年,我公司(局)根据集团公司《2012年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精神,及时制定下发了《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韩城矿务局关于印发〈2012年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对工资总额的使用、检查监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公司(局)所属二级单位实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工资总额的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按照工资政策和会计准备核算工资,工资支付应遵循“先提后用,规范列支”的原则,规范列支渠道;
2.各单位提取的工资总额应控制在当期公司(局)结算的工资总额范围内,不得超提或违规发放工资,严禁在工资总额外提取和列支工资性项目,不得在工资项下列支非工资性支出;
3.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提取的工资总额内,理顺工资分配关系,合理内部分配比例。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工资分配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和关键技术、管理岗位倾斜,突出岗位劳动、技术要素和业绩成果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4.公司(局)人力资源部(劳资处)、财务部(财务处)、审计部负责对所属单位工资总额的提取和发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于违法规定的将视情况,除责令更正外,将给予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处罚和处理。

第二,2011年对下属单位工资总额计划的分解落实情况。

2012年工资总额计划是根据省人社厅最低工资收入规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结合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工资收入规划及我局实际情况确定。实行核定部分和增量部分分类管理,其中:核定部分是指年初按照定员人数、工资水平核定的工资总额,根据挂钩指标严格考核结算、计提、发放;
增量部分是指在集团工资结算的工资总额,剔除公司核定部分后的余额,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安全、效益、科技任务指标和岗位描述、岗位价值再造等重大工作完成情况制定具体的办法以单项奖的形式进行考核奖励,弹性发放。公司(局)对所属二级单位工资总额结算实行工资总额同销售收入、产量(原煤、精煤)、进尺挂钩考核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两种方式,同时与各单位盈亏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考核。

第三,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情况。

基于“两低于”原则(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坚持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水平与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原则,同步增长、同步提高;
以及政府规定的工资增长指导线的意见,省国资委、煤业化工集团核定的企业工资总额,结合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核定公司(局)人员年工资收入水平。近三年我公司(局)员工工资增涨幅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2年经与局工会多次沟通,制定出台了具有8章40条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约定2012年员工工资增涨幅度保持在10%以上。在保证发展我公司(局)生产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员工工资水平也相应得到增长,切实维护了全局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公司(局)经营状况不佳与员工增加工资收入的强烈愿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我公司(局)正处在灾害治理、矿井升级改造等生产布局调整期,投入大效益差,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而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宏观经济下滑、物价上涨,同行业工资收入水平较高情况下强烈愿望工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者之间的矛盾在较长时间仍将存在;

第二,在内部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激励性差。我公司(局)现有的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主的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既体现岗别又体现绩效,既考虑了公平又兼顾了效率,但主要是工作分析评估、劳动定额、定岗定员等基础管理不扎实,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不到位,甚至未开展,导致岗位工作量大小、干好干差一个样或差别不大,进而对员工的激励性差。

三、我公司(局)下一步工资管理的思路、设想

公益劳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公正与正义具有时代的概念,应当有一个时代的衡量标准。横向的比例比较最能说明公正与正义的程度。本文通过横向比例对比分析,认为造成劳动者阶层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正。劳动者阶级在一次分配中工资所占比例过低;
在财政支出的二次分配中,国家对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比例过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落后国家而逼近世界倒数第一。这与我国的经济总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总额高居世界第一形成鲜明的对比。非是财力不能,而是愿不愿意把资金投向与劳动者阶级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极低的工资收入、高昂的大学学费、高昂的医疗费、高昂的房价、极低的生活保障,劳动者阶级就只能挣扎在贫困线上。解决劳动者阶级的贫困状况,唯一的出路是劳动者阶级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进行非暴力的阶级斗争,参与一、二次分配的决定过程。这是劳动者阶级获得经济解放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一次分配

二次分配

劳动者阶级

一、劳动者的工资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例过低

中国社会目前已分化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其中劳动者又分为三个子阶层:发展型、温饱型、贫困型。劳动者阶层目前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在四个阶层中属弱势群体。⑴劳动者阶层沦落为弱势群体,表现在对政治权力、经济资源的拥有和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微乎其微。

中国的收入分配出现严重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警戒线为0.40),⑵在工资、教育、医疗、住房、下岗、就业、劳动保障等重大社会问题上,劳动者的利益被严重剥夺,社会出现严重的不公正。

公正与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准则,是人类社会应当追求的最高目标,劳动者阶级当然有权利追求这一最高目标。公正与正义,包括机会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讨论结果公正。劳动者阶级为什么如此贫困?主要原因之一是分配不公正,具体表现在对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上。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初次分配主要解决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正的主要指标是分配比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正。目前我国总工资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资本主义国家为50—60%之间,⑶如美国,国民总产值的70%是劳动报酬。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4年为12%,2005年下降到11%,⑷同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瑞典的劳动所得(工资加雇主为其支付的相当工资总额约40%的社会保险金)与资方所得(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在二次大战战后初期为1比1,六十年代为2比1,七十年代为3比1,八十年代为2比1,有些年头甚至达到4比1。⑸中国的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004年为0.65比1,⑹远远低于瑞典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比例水平。劳动者的工资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之低,工资低就再所难免了。

二、二次分配中国家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比例过低

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中国正步入公共产品需求的大扩张时期,人们由对满足温饱需求已开始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但目前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很明显,资本家、中产阶级对社会公共产品的依赖程度很小,而劳动者阶级对此依赖程度很高。如大学学费,年学费为2千元或者是1万元,对资本家、中产阶级无所谓,但对劳动者阶级而言,2千元,有可能上得起,1万元,上不起甚至是家破人亡,近几年时有报道因出不起高昂的大学学费而自杀的事件。比较不同国家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能够让我们清晰的看清这一问题。

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12%。在发达国家中,社会保障的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支出的30%左右。

1996—1997财政年度,在英国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社会保障支出约占32%,卫生及社区服务支出约占17%,教育支出约占12%;
⑺2004,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5%,美国为75%;
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逼近世界倒数第一,除了柬埔寨、津巴布韦等国比我国低之外,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高于我们。⑻马来西亚,1999年养老退休8.2%,社会保障13.3%,社会服务34.5%⑼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合计为56%。

地方财政支出也是如此,如对浙江与部分西方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比较,在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卫生保健支出大都占到1/3以上。浙江教育支出和卫生保健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8.13%和5.48%,合计为23.61%,美国为53.3%;
德国州级财政为30.7%;
教育支出英国为29.2%。浙江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4%,其比重分别比美国、德国州级财政低13.5和13.7个百分点,比英国地方财政低9.2个百分点。⑽

横向的比例比较最能说明问题,也最能说明这方面我国的公正与正义的程度,公正与正义具有时代的概念,应当有一个时代的衡量标准。大学学费、医疗费用的高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的投入比例过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落后国家而逼近世界倒数第一。这与我国的经济总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总额高居世界第一形成鲜明的对比。非是财力不能,而是愿不愿意把资金投向与劳动者阶级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劳动者阶级在一次分配中工资过低;
在财政支出的二次分配中,国家对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过低,导致高昂的大学学费、高昂的医疗费、极低的生活保障,劳动者阶级就只能挣扎在贫困线上。

与此相反的是,2004,我国用于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为37.6%,美国为12.5%;
我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为11.6%,美国为5.0%。⑾我国的行政支出占的比例为什么如此之高?经济建设都干了些什么?在地方,以浙江为例,浙江行政管理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6.3%,分别比美国、德国州级财政高13.1和10.2个百分点,比英国地方财政高10.8个百分点;
经济建设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4.6%,比美国州级财政高出23.1个百分点,比德国州级财政高16.8个百分点,比英国地方财政高7.1个百分点。⑿尤其现在,在一片“国退民进”的呼声中,难道国家一方面要投资与企业,一方面低价出售国有企业?国家把本来应当用于社会福利的资金投向企业,难道就是为了准备低价出售企业?

三、劳动者阶级组织起来,是获得经济解放的唯一途径

在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中,利益受损的是劳动者阶级;
在二次分配中,利益受损的仍然是劳动者阶层。为什么利益受损的总是劳动者阶级?原因很简单,劳动者阶级只是名义上的国家主人,而实际上早已沦落为弱势群体。劳动者阶级除了拥有能够出卖的劳动力外,没有其他任何稀缺资源,而劳动力本身作为商品在目前处于过剩状态。劳动者唯一拥有的资源是人数众多,占人口的80%左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80%的人的意志应当占据意识形态的主流,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应当由大多数人说了算,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劳动者阶级一盘散沙的无组织状况,使人口众多这一资源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政治资源。

在一次分配中,即在工资数额的确定过程中,瑞典社民党在支持工人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还支持总工会与雇主协会进行谈判,并于1938年达成了通过谈判解决工资和劳动条件问题的协议。在社民党的支持下,议会于1972年通过了《股份公司和经济组织中职工代表权法案》,使雇有25人以上的企业理事会中都有职工代表。之后又通过《就业保护法》和《劳动环境法》,对企业主解雇职工的权力进行了重要限制,并加强了工会在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上的发言权。1976年通过的《劳动生活中的共决权法案》又规定了企业一切重要决策事先都要听取工会意见,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资产阶级的权力。⒀

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最近做了一个报道,有两个清洁工。一个清洁工叫克雷格·琼斯在辛辛那提工作,职务是清除垃圾,这在清洁工中也是最脏最累的活儿。他每晚工作4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时薪6.5美元,一个月500多美元。他租最便宜的房子,每月租金215美元,再扣除电话费和水电费,剩下的钱够吃饭就不错了。另一个清洁工在匹兹堡,名叫罗比·格瑞。她负责一个会议中心的卫生,工作环境干净得多,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一小时12.52美元,年收入26000美元。同时,她享受健康保险、三周的年假和三天的个人假期。罗比和她收入类似的丈夫,不仅买了房子,还把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大学。两个清洁工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因为克雷格背后没有工会,而罗比则是工会会员。在匹兹堡,强大的清洁工工会集体和雇主讨价还价,要求“生存工资”。⒁

决定工资水平这样的集体性项目,只能通过集体谈判来解决。而中国目前基层工会的现状是有名无实甚至无名,不可能有效的代表工人的利益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基层工会组织的缺失,使全国性的组织只能是一摆设,无涓涓溪流,大河只能是一干枯的河床而已,毫无实质性的意义。

解决劳动者阶级的贫困状况,唯一的出路是劳动者阶级以行业工会、农会等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参与一、二次分配的决定过程。国际歌里说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一切靠自己。当今中国,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四个阶层并存共生已成事实,全体劳动者团结起来,进行非暴力的阶级斗争,是获得经济解放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全兴 《综述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网络《学说连线》 2006年7月19日:

2.康新贵,《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劳动者阶层分析》

网络 《学说连线》 2005年12月18日;

3.陈伯君,《劳动力成为商品后政府的责任是什么?》,网络,《学说连线》,2006年5月7日;

4邓聿文,《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初次分配》,网络,《人民网》,2006年08月02日;

5.13.高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网络《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5年5月22日;

6.《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7.齐志宏,《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06年3月24;

8.11.中国经济周刊,《专家建议:每年3000亿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人民网》2006年8月7日;

9.《马来西亚财政制度——财政支出结构与发展趋势》,《中华税网》,2005年2月18日;

推荐访问:公益 劳动 五篇 公益劳动总结【五篇】 公益劳动总结(精选5篇) 公益劳动的总结

Top